此诗《六言(其四)》由明代诗人袁宗道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世间事物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与超然态度。
首句“松烟偶作蛀痕”,以松烟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松木因蛀虫而留下痕迹。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破坏力并存,也暗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与不可预测性。
次句“就里谁分丑好”,紧承前句,提出问题:在这些变化中,又有谁能分辨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思考,更是对人生百态的一种反思,提示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不应轻易地以主观标准来评判一切。
后两句“他手我眼何干,浪生欢喜烦恼”,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诗人似乎在说,他人如何评价,与自己无关;外界的喜怒哀乐,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必为此生出欢喜或烦恼。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发了对人生价值、审美标准及个人心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超然物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