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孝经诗

忆我为儿时,家塾在堂隅。

日昳读书罢,归时慈母娱。

八岁就外傅,《鲁论》初咿唔。

九岁五经毕,文义颇不疏。

十岁读《礼经》,古句忘崎岖。

十一背慈训,茕茕失母乌。

十二出门游,奔走能跨驴。

是时从大人,来往神愉愉。

大人授《孝经》,命儿自写书。

儿写书不成,满纸如墨猪。

左右反覆视,心气惨不舒。

低头清泪落,仰头但嗟吁。

大人顾谓儿,儿心一何愚。

写书非大难,儿心姑徐徐。

心定手不误,尔盍仰视予。

侵晨执笔写,写成日裁晡。

儿乃破涕笑,喜笑东西趋。

取书呼儿来,此书义当摅。

读书读其义,此书学根株。

儿默听此教,跪受当前除。

朝夕执书读,爱重同球图。

读罢藏之笥,亵见惧点污。

儿今又写书,写书忽痛呼。

儿有六岁儿,儿已十年孤。

昔时一卷书,岁时常宝储。

今日写此帙,吞声泪沾裾。

昔写今亦写,今日迥自殊。

昔泣今亦泣,两泣不相如。

昔写虽丑恶,嬉戏称凤雏。

今写好似昔,谁与正瑕瑜。

昔泣实恃爱,貌郁神不痡。

今泣复何益,泪眼空为枯。

哀哉一卷书,写罢还踟蹰。

儿亦呼其儿,学不在五车。

但求孝悌性,敬爱理不虚。

亦不在荣达,名誉播九区。

但求守吾身,战战保发肤。

儿有弱小甥,神采清且都。

七岁痛陟岵,似续守门闾。

此书大义在,此诗非烦纡。

儿复呼其儿,试诵与尔姑。

尔姑闻此诗,哀痛犹茹茶。

尔内外兄弟,敬谨相友于。

立身与显亲,毋苦不肖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潘德舆的《写孝经诗》以回忆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幼时学习《孝经》的经历和情感变化。诗中描述了作者八岁开始跟随老师学习,逐渐通读五经,对儒家经典有了初步理解。十岁读《礼经》时,虽然有些艰难,但也能领会古句。然而,随着母亲的离世,十一岁起生活发生了剧变,他背诵母亲的教诲,倍感孤独。

十二岁出门游历,虽然能骑驴,但仍对大人的教导铭记在心,尤其是学习《孝经》时,尽管初时书写困难,满纸涂鸦,但经过努力,最终能专心致志,甚至忘记了哭泣。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稚嫩和今日的深沉,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对孝道的执着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对儿子的教导融入其中,希望他不仅学习知识,更要注重孝悌,敬爱长辈,保持谦逊,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最后,作者以自己的孩子为例,教育他要传承孝道,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也要坚守孝顺的本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展示了古代家庭教育的严谨,也体现了诗人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收录诗词(22)

潘德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赴金陵荻庄别勤子

别馆跱䠧日易斜,片帆悬处便天涯。

地邻野水长屯雨,人似秋荷勉著花。

文字谋身原太拙,园亭称意欲为家。

归来也舣孤舟待,磐石渔竿坐晚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徐中山王墓

韩彭合邓贾,未足与公班。

翊运精诚动,成功意气间。

余三开大漠,此墓称钟山。

六代群丘垄,樵人晚唱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鸡鸣歌

万物冥冥,雄鸡一声。鸡声一作,天地清廓。

天地清兮日当中,雄鸡声声声满空。

空中百鸟聋瞆浪言语,天以鸡为晨昏之钟鼓。

大声中宫小声羽,声虽宛转力轩举。

我老闻之不能舞,雄鸡雄鸡吾负汝。

形式: 古风

静海寺

龙江烟水秋茫茫,静海寺外千帆樯。

眼前江水等一勺,寺僧为我谈西洋。

荷兰真腊久入贡,雄心未餍明文皇。

刑余之臣佐远驭,戈船直指西南荒。

从行白骨掷海岸,九死归来头亦霜。

大共小球侈王会,明珠犀象盈归装。

奇珍钜万不暇数,龙骧万斛堆沈香。

请看入门第一殿,以香为柱香为梁。

游人传诵五百载,手摩鼻嗅怜芬芳。

稽首净土信香国,此公所到真天堂。

我闻僧语色不许,喜功好大无纯王。

穆满瑶池不足信,《春秋外传》讥白狼。

史公微文大宛传,张骞广利谋非臧。

何况魁柄假阍寺,远人不来专出疆。

千寻梁栋足瞻仰,万人汗血谁怜伤。

更看铜鼎万钧重,雷纹古篆追周商。

洪熙元祀郑和造,益知货宝归貂珰。

委鬼逆焰屋明社,永乐作俑堕乾纲。

兵部册籍可一炬,良臣卓识邦家不。

语僧勿祀马三保,读史吾钦刘职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