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其二)

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

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

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

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寄北山清顺僧二首(其二)》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内心世界的宁静。

"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

这里,苏轼借用“长嫌”一词表达了对喧嚣生活的厌倦和逃离的心态。钟鼓之声常象征着尘世的繁华,但在诗人眼中,这样的声音却如同聒耳的噪音。而"此境萧条却自然"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野趣、山水之美的欣赏,以及对自然本真状态的赞美。

"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在这里,"乞食"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而“无言对客本非禅”则显示出诗人虽然身处喧嚣,却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界干扰,这是一种深厚的禅意。

"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情景。"披榛觅路冲泥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由行走,而“洗足关门听雨眠”则是对宁静夜晚的细腻描写,诗人洗净尘世的污迹,关上心扉,在雨声中沉淀自己的思绪。

"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创作的渴望。“遥想后身”指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思考,“穷贾岛”则是诗人心向往之地。而“夜寒应耸作诗肩”则显示出即便在寒冷的夜晚,诗人的创作热情也不减,这样的坚持和热爱,是他精神世界的写照。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苏轼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

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庐半与牛羊共,晓鼓却随鸦鹊兴。

夜来履破裘穿缝,红颊曲眉应入梦。

千夫在野口如林,岂不怀归畏嘲弄。

我州贤将知人劳,已酿白酒买豚羔。

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须公软。

形式: 古风

盐官绝句四首(其一)南寺千佛阁

古邑居民半海涛,师来搆筑便能高。

千金用尽身无事,坐看香烟绕白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盐官绝句四首(其二)北寺悟空禅师塔

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

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盐官绝句四首(其三)塔前古桧

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恭。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两苍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