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鹗在闲暇时光对士彦的怀念,以及对学术追求和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首句“沟壑崎岖徒自苦”形象地表达了求知路上的艰辛,暗示了探索真理的不易。接着,“每寻正学究天人”强调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的是超越世俗的天人之理。
“狼贪虎暴从渠斗”运用比喻,表明面对恶劣环境或挑战时,诗人坚持自我,不畏强权。然而,“月窟天根自有春”又展现出希望与乐观,即使身处困境,内心仍有如春天般的生机和希望。
“平昔操修惟至善”表达诗人一生致力于道德修养,以至善为准则。而“此来受用是清贫”则揭示了他对于清贫生活的淡然态度,认为这是精神富足的体现。
最后两句“是非黑白吾宁辨?愿振台纲洗瘴尘”掷地有声,诗人决心坚守是非原则,揭露黑暗,希望能扫除社会的污浊,体现了他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坚韧的品格和高尚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