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香岩寺的一览楼所见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句“底处堪舒野士眸”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景色的欣赏之情,仿佛这宁静的景色能舒缓他作为隐士的心灵。"松陵南寺倚层楼"点出地点,寺庙高耸,视野开阔。
颔联“檐虚遥挹金庭翠,树老平分笠泽秋”通过描绘寺庙的檐角和远方的绿色,以及老树与秋天的交汇,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岁月的痕迹。"金庭翠"可能指的是金色阳光照耀下的翠绿松林,"笠泽秋"则暗示了临近的湖泊在秋季的景色。
颈联“千里烟瓢从踯躅,十年萍迹漫淹留”运用了比喻,将自己比作飘荡不定的烟瓢和随波逐流的浮萍,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孤独。
尾联“若无友道谈空语,顽石何能更点头”以顽石点头为喻,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思想,哪怕是对空谈的探讨,也能让石头都为之动容,显示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精神交流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之中,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寻求精神寄托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