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所作的《屈原像》中的诗句,通过对屈原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深深敬仰和对其忠诚精神的赞美。首句“逐迹遑遑楚水长”描绘了屈原流放楚地,行踪不定的艰辛生活,"遑遑"一词传达出他的忧虑与无奈。接着,“重华虽远未能忘”暗指屈原因怀念楚国先王熊绎(重华为其谥号),即使身处困境,不忘故国之情。
“鲁无君子斯当取,殷有仁人莫救亡”两句,借孔子之言,强调在鲁国没有君子的情况下,屈原仍然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商朝末年殷纣王暴政之时,也没有人能挽救国家于危亡,反衬出屈原的孤独与悲壮。
“鱼腹何胜载忧怨,凤笯终不蔽文章”运用典故,鱼腹藏书表达屈原的冤屈无法申诉,而凤凰被囚于笼中比喻他的才华被压制,但他的诗歌才华犹如明珠,终将照亮历史。
最后,“忠贞那得消磨尽,兰芷千年只自芳”表达了诗人对屈原坚贞不渝的忠诚和高尚品德的赞美,认为他的忠诚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磨,他的美德如兰芷般长久芬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屈原的形象和精神,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以及对忠贞品质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