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古

抚古论今百感生,兴亡异世实同情。

鬼神能告广陵散,才智无如大厦倾。

天御日躔归故国,江潮淮浦漫新城。

论都不及百世事,谁为君王致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感慨古今,心绪万千,历史兴衰,我深感共鸣。
即使在不同的时代,鬼神似乎也能传达广陵散的故事,但才智再高也无法阻止大厦的倾覆。
天空中的太阳运行轨迹回归祖国,江潮澎湃,新城市在淮河两岸兴起。
纵使谈论再多,也比不上对百年世事的反思,谁能为君王带来永久的太平?

注释

抚古论今:感慨古今。
异世:不同的时代。
同情:共鸣。
鬼神能告:鬼神似乎能传达。
广陵散:古代乐曲,象征文化传承。
大厦倾:大厦倒塌,比喻国家衰败。
天御日躔:天空中的太阳运行。
归故国:回归祖国。
漫新城:新城市兴起。
论都不及:谈论再多也比不上。
百世事:百年世事,指历史经验。
致太平:带来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名为《抚古》,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事更替中才智之士无法阻挡大势颓唐的无奈。诗人通过"鬼神能告广陵散"这一典故,暗示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落幕,而"大厦倾"则形象地描绘了国家或王朝的覆灭。他接着写到自然界的循环往复,"天御日躔归故国,江潮淮浦漫新城",暗示历史的轮回和新旧交替。最后,诗人以"论都不及百世事,谁为君王致太平"收尾,表达了对治世太平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对历史长河中真正能够带来盛世的贤明君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李德充再赋九日期字韵诗辄亦复作

多才公子莫凄凄,九日不嘲风雨期。

清酒玉腴浮盏底,黄花金蕊粲铃儿。

百年歌吹骖鸾地,万里旌幢鸣凤枝。

前后杨刘是宾客,声名孰敢与争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灾怪

几岁庙堂生物怪,一朝胡虏应天灾。

颇闻北斗光芒见,未见东京消息来。

志士此时忧国泪,将军他日望乡台。

世间如有严夫子,时命应须更可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社日偶集恨去岁社与圆机有约阻雨

归闰于春得社迟,酒应过熟老农嬉。

故巢候燕宾朋禁,骤雨前年唱和诗。

要使歌喉扶妩媚,肯教鼠目斗狐疑。

云南蓟北休惊怕,今日宽仁不戮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花石题南庄壁

花石倡优乐未央,四维忽绝失皇纲。

敌人便欲吞邻国,鹤驾知谁从上皇。

云外安妃情已断,尘中仙伯恨空长。

岂无拨乱济时策,久弃蒿莱不得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