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偕李俭伯光溥、吴薇客敬义、李芷香鼎铭、郑颉苏如海诸同年及家菊人孝廉,曾月夜泛舟至惠山

今夕是何夕,明月在他乡。

故人颇足清兴,鼓棹溯流光。

水外一重烟树,烟旬一痕山翠,山外数星凉。

酒醒未成寐,清露满衣裳。渡前浦,穿曲港,但微茫。

谁家秋梦,吹堕长笛起沧浪。

几幅画帘人影,几点画船灯影,罗袂远生香。

疏柳晓风冷,幽思泥篷窗。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水调歌头》描绘了一幅月夜泛舟的江南画卷。诗人以今夕的明月为引,抒发了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情。"故人颇足清兴",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相聚的欢愉。接下来,诗人通过"水外烟树"、"烟痕山翠"和"数星凉"的描绘,展现出夜晚水面的宁静与远处景色的朦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酒醒未成寐,清露满衣裳",写出了诗人酒后微醺,却因思乡未眠,感受到露水浸湿衣裳的清凉。接着,诗人笔触转向泛舟的过程,"渡前浦,穿曲港,但微茫",描绘了船只在暗夜中穿行于曲折水道的景象,给人以迷茫而神秘之感。

"谁家秋梦,吹堕长笛起沧浪",借秋夜笛声,暗示了远方的家乡和梦境,增添了浓厚的怀旧情绪。"几幅画帘人影,几点画船灯影,罗袂远生香",则通过细腻的视觉和嗅觉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月夜游船上的温馨与诗意。

最后,"疏柳晓风冷,幽思泥篷窗",以清晨的寒风和柳树,以及窗内幽深的思绪,收束全词,留下了一抹淡淡的离愁和无尽的遐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月夜泛舟时的内心世界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一斛珠.珍珠兰

慰人寥寂。玲珑一串烟丝密。柔枝细蕊幽香别。

金谷楼头,凉夜正相忆。晚妆帘底疏星碧。

泪痕穿作连环结。枕函松落圆难觅。

粘上云翘,秋是露华滴。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西子妆.白莲

瘦怯凌波,娇怜试粉,破晓湖烟初醒。

婵娟隔水淡无言,照相思、一奁清镜。绡裳乍整。

算丰致、洛妃还称。弄明珠,问佩环月下,可堪持赠。

银塘静。白石栏干,雨洗残妆靓。

玉人睡起卷帘看,荡微风、扇罗香冷。秋魂自警。

叹心素、闲鸥难省。倩谁来,描写愁痕梦影。

形式: 词牌: 西子妆

真珠帘.帘影

移来六幅湘烟软。悄愔愔、衬贴迥廊幽茜。

只许夕阳通,慢放他归燕。

略有微风飘飏起,误带出、晚妆花片。人面。

尽空濛潇洒,碧云同远。

曾忆十二栏干,映高梧、垂柳波纹斜展。

细露一灯红,正夜凉初卷。

别后相思惟梦到,错认他明河清浅。亭院。

怅月淡星疏,那回罗幔。

形式: 词牌: 真珠帘

声声慢.秋声

无人庭院,有梦帘栊,昨宵蝉鬓先凉。

瑟瑟萧萧,清清冷冷昏黄。

不知是风是雨,是疏桐、还是幽篁。

挑灯坐,更月边短笛,吹起邻墙。

闲向栏干悄倚,正玉簪开遍,露静闻香。

管领芳阶,花阴添补啼螀。

谁家捣衣归去,锦迥文、织恨空房。

眠易警,最高楼、从此夜长。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