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行

江皋多平林,黄雀丛深枝。

飞鸣愿已足,何用知天涯。

鸿鹄岂不佳,念子常仳离。

横绝四海内,形影谁当追。

矫然六翮在,辛苦固其宜。

援琴为君弹,黄雀其可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黄雀行》由清代诗人朱谌所作,通过描绘黄雀的形象与处境,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深刻思考。

首句“江皋多平林”,描绘了江边广阔的平林景象,为黄雀的活动提供了背景。接着,“黄雀丛深枝”将视线聚焦于一只黄雀,它栖息在繁密的树枝间,隐匿于自然之中。接下来的“飞鸣愿已足,何用知天涯”,以黄雀的飞翔和鸣叫为喻,表达了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黄雀的飞翔虽然满足了其本能的需求,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却无法得到满足。

“鸿鹄岂不佳,念子常仳离”则将黄雀与鸿鹄进行了对比,鸿鹄因其高远的飞行而显得更加令人羡慕,但黄雀却常常与之分离,无法共享那份自由与壮丽。这不仅反映了黄雀对更高追求的向往,也暗含了对自身局限性的反思。

“横绝四海内,形影谁当追”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黄雀虽有飞翔的能力,但在广袤的天地间,却无人能追随其脚步,表达了孤独与寂寞的情感。最后,“矫然六翮在,辛苦固其宜”强调了黄雀作为鸟类的本质特征——翅膀的存在,以及为了生存而必须经历的艰辛,这是其生命的一部分,也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

“援琴为君弹,黄雀其可为”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他希望借助音乐的力量,传达对黄雀的理解与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共鸣。通过这首诗,朱谌不仅描绘了一只黄雀的形象,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个体与环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由与孤独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

朱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兴

三尺盆中松,昔自黄山得。

偃蹇不争高,千年自奇特。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职]韵

淳安道中

山水自分合,一潭复一滩。

船轻乘浪稳,石乱下篙难。

经眼乡云断,离心昨夜寒。

高歌殊未已,烟树带淳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渡申江

荒鸡鸣未已,一棹下横流。

帆饱风初正,潮平岸欲浮。

水天三泖色,云树五茸秋。

怀古悲黄歇,烟波无限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新年词(其一)

棽丽彩仗出郊陈,迎到边城第四春。

长吏心闲民力暇,不妨同作踏青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