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吴山

城绕青峰锦绣回,仙楼十二竞崔嵬。

云飞沧海山无尽,潮撼长江雨并来。

吴相忠魂祠宇在,宋皇行殿梵宫开。

东南都会金城废,竟日湖船丝竹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吴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沧桑变迁。首联“城绕青峰锦绣回,仙楼十二竞崔嵬”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吴山的秀美风光,仿佛一座座青翠的山峰环绕着城市,如同一幅精美的锦绣画卷,而那十二座仙楼则高耸入云,竞相挺立,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

颔联“云飞沧海山无尽,潮撼长江雨并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云雾在辽阔的海面上翻腾,山峦连绵不绝,仿佛与天际相连;长江的潮水拍打着岸边,大雨倾盆而下,形成了一幅动态的自然图景,充满了力量与生机。

颈联“吴相忠魂祠宇在,宋皇行殿梵宫开”则将视角转向历史,提到了吴山上的吴相祠宇和宋皇行殿,暗示了这里曾是历史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记忆。吴相祠宇的存在,象征着对忠诚与英雄精神的纪念;宋皇行殿的开放,则可能意味着宗教文化的融合与传播。

尾联“东南都会金城废,竟日湖船丝竹哀”则表达了对吴山及其周边地区历史变迁的感慨。曾经繁华的东南都会如今已成废墟,只有湖面上的船只偶尔传来丝竹之声,显得格外凄凉。这一联通过对比昔日的繁荣与今日的衰败,深刻地反映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沧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思考,展现了吴山的自然美景与历史底蕴,同时也蕴含了对过往辉煌与现实落寞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小留豫章袁尚志归自浙右得刘伯温书并寄吴兴温国宝笔十枚感其远贶一诗奉寄伯温名基处州青田人举进士为高安丞再迁江浙儒学副提举

江西十载诵君诗,一见钱塘如故知。

耽学自嫌科第早,论文何让古人为。

湖州兔颖刀锋锐,浙水鱼笺锦字奇。

珍赠千金意千里,长因明月动幽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太平观灵枢堂有轩临池扁曰山水间因访曾鍊师留宿赋之

道人住在小玄洲,山水之间庭户幽。

松挂片云招宿鹤,池开半月隐灵虬。

仙书待写榴皮字,燕坐真乘莲叶舟。

为论先天过夜半,知师心与太虚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清江刘立爱赴柱阳学录

千丈孤城环万山,新除学录小官閒。

郡侯拜朔惟陪礼,弟子鸣弦长掩关。

燄燄文星南斗下,迢迢桂水白云间。

奇才好进安边策,早从楼船定八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至正庚寅岁分宜丞舒君尚翁浚治章湖寓宿白斜巡检署题诗壁间尚翁乙酉进士予故人也岁丙申经过白斜睹遗迹嘉循政因续其韵

画虎墙摧土覆阶,故侯题句昔曾来。

政称循吏湖再辟,力比巨灵山自开。

环砦危峰森似戟,照人寒水净于苔。

居民总爱甘棠馆,嘉树何妨为更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