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小雨留春春未归,好花虽有恐行稀。
劝君披取鱼蓑去,走看姚黄判湿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雨中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融为一体。小雨如丝,春意尚未完全展现,而好花则因恐怕雨水稀疏而不敢尽情绽放。这不仅是对春天脆弱美的一种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易逝和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感慨。
劝君披取鱼蓑去,走看姚黄判湿衣,是诗人对友人的邀请,共同体验雨中的情趣。鱼蓑,即古时用来遮蔽风雨的简易工具,如同今天的雨伞。而“走看”表达了诗人急切的心情,希望朋友能够迅速行动,与自己一同享受这份在细雨中漫步的乐趣。"姚黄判湿衣"则是对美好场景的一种期待,姚黄指的是花开时的鲜明色彩,而“判湿衣”则暗示了雨水的氛围,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美好瞬间的珍视。同时,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和欣赏那些不经意间的美丽。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缡縰出短蒲,毰毸浴清水。
物忌太鲜明,何妨染泥滓。
翩然下林表,不惮风湍恶。
得隽辄高飞,为君羞击搏。
蔡水仅成波,不若江湖浚。
诚无倾侧忧,缆弱终难进。
喧喧桃李蹊,何妨笑幽草。
但愿保天真,徐共春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