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见异香诸山喜而有作

清苕达宜兴,道湖已成算。

仆夫却告难,风浪卒莫玩。

劝我陟山麓,正尔免忧患。

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断。

譬山行见湖,昏昏秪浩瀚。

何如行湖中,坐见山秀烂。

仆尚请决筮,得《需》利在彖。

毅然促飞橹,猛进不复懦。

探穴有虎子,履险获奇观。

出浦即会胜,列障拥一岸。

遥思揽吴香,妄意觅仙幔。

群耸西若监,巨浸东罔畔。

天谓湖太淫,设此似按摊。

云涛日冲撞,石趾力抵捍。

输赢各无能,两垒对楚汉。

我行锋镝间,便以老命判。

山疑相慰藉,逐逐笑供玩。

始有舟楫虞,尽被山破散。

山亦有情状,要我绮语赞。

气聚势则附,形散脉复贯。

远近相衍迤,中自存博换。

虽静有动机,万态纷变乱。

虬龙徐蜿蜒,狮猊悍奔窜。

夷突各不一,小大略相半。

正展芙蓉屏,横亘苍玉案。

晴縠绉日光,莫熨锦绣段。

金庭与玉柱,远弄波影灿。

历眼四十程,续续青不断。

平生诧传闻,信美非谩谰。

修辞聊梗槩,归忆庶可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诗《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见异香诸山喜而有作》描绘了诗人从甲浦到太湖沿途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受。诗中,他首先描述了从清苕到宜兴的道路,风浪阻挠,但仆人建议登山以避患,诗人权衡后决定乘船入湖,欣赏山川之美。湖中的山峦秀美,犹如画卷展开,诗人体验了探索未知的冒险,欣赏到了奇特的景观。

诗人运用比喻,将湖比作浩瀚的大海,而湖中的山则如秀美的画卷,两者各有千秋。他通过卜筮得到鼓舞,决定勇往直前,沿途山势变化多端,既有险峻又有秀美,仿佛在争斗之中。诗人置身其中,感到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壮丽,尽管面临危险,却也感受到山的慰藉。

诗中还描绘了湖面的云涛、石岸的对抗,以及山的形态各异,如同绮语般的赞美。诗人感叹自然的壮丽和变幻,即使在平静中也蕴含着动态。他用生动的比喻形容山如虬龙、狮猊,展现了丰富的形象和层次感。

最后,诗人以四十里的行程为线索,赞美了太湖的美景,认为其美名不虚传。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归途欲登惠山时烟雨空濛众有难色余独奋往

惠山怪我昨径去,归来欲登却作雨。

湿云隔眼失高翠,掉头不顾真巢父。

愿治笠屐往慰谢,众虑沾濡吾莫沮。

我言惠不在天上,行不畏难当至耳。

呼童挈榼客乃从,一段奇踪自伊始。

西湖山色奇空濛,当与此山移此语。

形式: 古风

白茅顾氏种荔核成树有感

人传顾家园,近有闽荔栽。

始闻漫竦企,果否两莫裁。

闽吴地殊悬,此物胡来哉。

彼此气各偏,炎寒亦难谐。

淮南不宜橘,冀北不宜梅。

物固产不通,性与土相乖。

耳目自为仇,予怀日徘徊。

问讯昨走奴,已遣仍虑诒。

及返有所挟,么枝叶蓑蓑。

叶次缀小蕾,含黄未成开。

事固有变理,执常哂吴呆。

兼能述所致,妄瘗核偶荄。

今本已拱把,森然畅条枚。

去岁实垂成,隤落惜玫瑰。

根气恐未充,加培如保孩。

紫苞已在眼,香甘早流腮。

老夫喟有此,南气其北来。

先从草木见,造化有胚胎。

厥初限荒服,难与玉食偕。

渐虞道里近,有以滋味媒。

置堠当未免,又见飞尘灰。

形式: 古风

吴姬曲

前年别郎三月暮,东荡西飘不知处。

愿弹红泪湿杨花,总饶轻荡飞难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语]韵

门前有垂杨

门前有垂杨,枝叶何靡靡。

飘花欲及地,忽复因风起。

摇荡少妇心,天涯念游子。

愁多肌肉消,不敢临流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