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越河口入江南界矣,随书所见(其一)

计渡扬子江,哀鸿来满目。

老弱或提携,终朝断复续。

百里无炊烟,残垒争露宿。

滩头罗拜迎,哀向我舟哭。

舟人未成言,风送片帆速。

仰天顿地呼,口乾呼不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过扬子江时所见到的凄凉景象。诗中通过“哀鸿来满目”这一句,形象地展现了战乱后难民四散、哀鸿遍野的悲惨情景。接着,“老弱或提携,终朝断复续”,描述了老幼相携、艰难前行的场景,体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

“百里无炊烟,残垒争露宿”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战后的荒凉景象,百里无人烟,只剩下残破的堡垒供人露宿,表现了战争对社会的破坏之深。而“滩头罗拜迎,哀向我舟哭”则描绘了难民在江边聚集,向过往船只哀求救助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生存的渴望和无助。

最后,“舟人未成言,风送片帆速。仰天顿地呼,口乾呼不复”几句,通过舟人的沉默和风助船行,以及难民的绝望呼喊,展现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无力与悲痛。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深刻揭示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进越河口入江南界矣,随书所见(其二)

遥指南兰陵,血战降强虏。

生聚悲十年,宫室尽禾黍。

白骨何累累,隐约随篙橹。

当春长荻芦,白日泣风雨。

世无滴血儿,何时安抔土。

形式: 古风

进越河口入江南界矣,随书所见(其三)

郊原有人耕,茅屋数椽治。

姑苏城不遥,渐有可人意。

冠盖喧金阊,笙歌集廛肆。

共欣物华鲜,已忘沧桑异。

舟送遗孑归,衢读劝农示。

大吏正招徕,流民何异地。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丹阳道中

一塔指朝暾,巍然雉堞存。

断碑留胜迹,残垒吊忠魂。

草长凄风帚,桥连旧日村。

伤心遗士卒,犹说向军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暮泊无锡乡间

苍茫增暮色,何处住行踪。

芳草人烟冷,桃花夜雨浓。

结邻双小艇,偶语半吴侬。

赢得终宵梦,时知靖远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