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六籍委秦焰,圣学弃榛丛。

董子乃崛兴,遗经究始终。

不沿纵横流,不将枝叶穷。

精心契先圣,高文发群蒙。

譬如剥复间,微阳生穷冬。

譬如百世系,一线传其宗。

孟氏醇平醇,继之则有公。

何为昌黎书,乃称轲与雄。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咏史》由清代诗人秦道然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董仲舒和儒家经典的探讨,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首句“六籍委秦焰,圣学弃榛丛”描绘了秦朝焚书坑儒的黑暗时期,经典文献被毁,圣贤学问被遗忘,如同丛林中的荒芜景象。接着,“董子乃崛兴,遗经究始终”赞扬了董仲舒在乱世中崛起,致力于研究并保存儒家经典,使圣学得以延续。

“不沿纵横流,不将枝叶穷”表达了董仲舒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他不追求表面的纵横流派,也不深入枝节末节,而是专注于核心思想的探究。“精心契先圣,高文发群蒙”进一步强调了董仲舒对先贤思想的深刻理解,并通过自己的著作启发了众多学者。

“譬如剥复间,微阳生穷冬”运用比喻,将董仲舒的努力比作冬日微阳的出现,虽然艰难,却带来了希望和生机。“譬如百世系,一线传其宗”则说明了董仲舒在传承儒家文化上的重要性,如同一条线贯穿百代,维系着家族或文化的血脉。

最后,“孟氏醇平醇,继之则有公”提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与董仲舒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儒家文化的繁荣。“何为昌黎书,乃称轲与雄”则以韩愈为例,指出韩愈的著作同样承袭了孟子和董仲舒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咏史》一诗通过对董仲舒及其学术贡献的赞美,以及对儒家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收录诗词(10)

秦道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作

文章从何生,其道本自然。

中天列象纬,川岳蒸云烟。

风来水生波,春至花自鲜。

人心何所有,出之则绵绵。

悟此无文意,至文乃生焉。

嗤嗤夸毗子,绮丽徒争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老境

天运日推迁,人生有大分。

隆冬百虫蛰,分耳非为困。

老年精力衰,聪明安所骋。

冥心了无怍,无怍乃无闷。

形式: 古风

夏至日荥泽渡黄河

日车方北至,我马独南行。

广武风犹壮,黄河浪不平。

澄清谁揽辔,凭吊漫沾缨。

前路雄关近,当年驻重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山学圃为张韦斋明府题

庄舄经春只越吟,莱根滋味忆山林。

夕阳千树鸟声寂,凉月一庭花影深。

窣堵波原难作宅,磨兜坚已自题箴。

惟馀结习残书在,窥见羲皇以上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