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邹黄州彦吉迁闽学宪彦吉之先为宋忠公浩其外大王父则魏恭简公尝视两省学政者也

骊歌赤壁尚相闻,绛帐闽天已似云。

不为圣朝偏贵少,几人循吏复能文。

道乡遗脉从看大,宅相余光久借分。

处处江山俱动色,一诗先报武夷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赠邹黄州彦吉迁闽学宪》。诗中充满了对邹黄州彦吉的赞美与敬意,同时也透露出对邹氏家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肯定。

首联“骊歌赤壁尚相闻,绛帐闽天已似云”,以“骊歌”和“赤壁”起兴,暗示了邹黄州的离别之情,以及他即将前往的福建(闽)之地,如同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象,充满豪情。接着,“绛帐”一词,借用了古代讲学的场景,比喻邹黄州在学术上的贡献,如同一片片云彩,飘荡在天空,象征着他的学问影响深远。

颔联“不为圣朝偏贵少,几人循吏复能文”,是对邹黄州品德与才能的高度评价。这里提到“圣朝”,表明他对当前朝廷的忠诚与贡献,同时强调了他作为循吏(奉公守法、清廉正直的地方官)的难得,不仅在政务上表现出色,还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实属罕见。

颈联“道乡遗脉从看大,宅相余光久借分”,进一步赞扬邹黄州在学术传承与道德风尚上的影响力。这里的“道乡”指儒家学者聚集之地,暗示邹黄州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宅相”则可能暗指他在家族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对后人的教诲与影响。

尾联“处处江山俱动色,一诗先报武夷君”,表达了对邹黄州即将带来的变化与影响的期待。这里的“江山”泛指各地,意味着邹黄州的到来将给各地带来新的风貌与活力;“一诗先报武夷君”则预示着他通过一首诗的方式,向武夷山的神灵传达了自己到来的消息,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也寓意着他的到来将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文化与精神财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邹黄州个人品质、学术成就、家族背景以及对地方影响的描绘,展现了对他的高度赞誉与深切敬意,同时也体现了明代士人对于学问、道德与社会责任的重视。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方仲美博学有文而时时使酒依吴明卿居武昌从访弇中有赠

别我方千近十年,武昌鱼美足留连。

书从七略能穷讨,字向三仓有秘传。

倚醉漫夸文举客,长贫忍挟退之钱。

纵令相见无饶润,去后那能不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王家驭提学春夏之际连得二丈夫子以诗贺之再责开宴

紫气充闾瑞不孤,为夸英物重呱呱。

天门累送麒麟石,海国双辉老蚌珠。

同岁也堪名达适,及秋争指字之无。

但教汤饼频频会,何必论功始见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与元驭宗伯家驭及吾弟敬美二学宪陪杨大宗伯月夜沿流泊西墅作

娄子城头生暮烟,坐深争爱月娟娟。

兰桡信水知何处,蜡屐穿林亦偶然。

但语襟期俱有素,即谈朝市不妨玄。

机忘已信眠鸥熟,绶解那劳醉尉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大中丞马公昔建节渚宫余忝气分之雅兹抚有江右贻书慰存赋得一律志谢兼简公部人邓太史

棠阴故傍渚宫多,槐色新从南浦过。

此日五溪怀马援,当年一疏忝常何。

鱼椷远结缠绵意,锦段难为报按歌。

宇下岂无徐孺子,可能回驾访烟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