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吏隐轩

纷纷吏事何时已,随扫随生畏首尾。

那知动静不相关,安用杜门并洗耳。

曾侯作轩治丞事,雁鹜成行亦衣紫。

偷閒扫溉哦其间,壁记当须倩韩子。

榜之吏隐名者谁,梁溪拙翁前柱史。

萧然一室自可人,况有明窗兼净几。

隐中涵养得佳趣,致远自应从兄起。

王良伯乐世岂无,騕袅骅骝日千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题吏隐轩》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官场与隐逸生活之间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首句“纷纷吏事何时已”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官场琐碎事务无尽的感慨,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无奈。接着“随扫随生畏首尾”进一步描绘了官场事务的繁复与难以彻底解决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官僚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那知动静不相关,安用杜门并洗耳”两句则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官场的忙碌与内心的宁静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与内心世界相分离的无奈与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曾侯作轩治丞事,雁鹜成行亦衣紫”描绘了官场中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曾侯修建轩宇治理政务,官员们如同雁鹜般排列整齐,身着紫色官服,体现了官场的等级森严和权力的集中。

“偷閒扫溉哦其间,壁记当须倩韩子”则转而描写了一种理想化的隐居生活场景,诗人想象自己在闲暇之余清扫灌溉,吟诗作赋,墙壁上的记录应当请韩愈这样的文豪来撰写,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向往。

“榜之吏隐名者谁,梁溪拙翁前柱史”提到“吏隐轩”的命名,暗示了此轩是为追求官场与隐逸生活平衡的理想之地,而“梁溪拙翁前柱史”则可能是指此轩的主人或前主人,是一位曾经担任过重要官职但又追求隐逸生活的人。

“萧然一室自可人,况有明窗兼净几”描绘了理想的居住环境,一间清静的屋子,明亮的窗户和干净的书桌,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生活氛围。

“隐中涵养得佳趣,致远自应从兄起”表达了在隐居生活中,通过自我修养和涵养,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乐趣和远大的志向,应该从兄弟间互相学习和启发开始。

最后,“王良伯乐世岂无,騕袅骅骝日千里”以伯乐与千里马的典故,比喻世上有识才之人,能够发现并培养像诗人这样才华横溢的文人,使他们的才能得以施展,表达了对人才发掘和培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对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向往。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寄陆敦礼二首

晋河太守况如何,日对溪山醉绮罗。

肯念旧僚今逐客,强倾浊酒只悲歌。

闻说长桥跨海涯,碧天影浸白虹垂。

自嗟羁束无因到,乞取君谟大字碑。

形式: 古风

闻仲辅弟自陈便亲得南康军逍遥观

宦游方壮已抽身,始验从来懒是真。

未看昂霄摩远翮,且将戏綵慰偏亲。

我当放逐离群日,尔作逍遥自在人。

恩贷何时听从便,庐山同作远公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重午

谁将佳节号天中,阳极阴生五自重。

角黍但能娱幼稚,綵丝那得制蛟龙。

千年沉汨英灵在,万里浮菖习俗同。

逐客有家归未得,满怀离恨寄南风。

形式: 七言律诗

志宏遗枯梅产芝

子家积庆芝自生,紫云为叶金为茎。

世间美瑞子不有,分以遗我鸿毛轻。

煌煌秀色照轩槛,犹带雨露凄芳馨。

当留几案永为好,他日煮食驱三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