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吏隐轩》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官场与隐逸生活之间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首句“纷纷吏事何时已”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官场琐碎事务无尽的感慨,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无奈。接着“随扫随生畏首尾”进一步描绘了官场事务的繁复与难以彻底解决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官僚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那知动静不相关,安用杜门并洗耳”两句则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官场的忙碌与内心的宁静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与内心世界相分离的无奈与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曾侯作轩治丞事,雁鹜成行亦衣紫”描绘了官场中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曾侯修建轩宇治理政务,官员们如同雁鹜般排列整齐,身着紫色官服,体现了官场的等级森严和权力的集中。
“偷閒扫溉哦其间,壁记当须倩韩子”则转而描写了一种理想化的隐居生活场景,诗人想象自己在闲暇之余清扫灌溉,吟诗作赋,墙壁上的记录应当请韩愈这样的文豪来撰写,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向往。
“榜之吏隐名者谁,梁溪拙翁前柱史”提到“吏隐轩”的命名,暗示了此轩是为追求官场与隐逸生活平衡的理想之地,而“梁溪拙翁前柱史”则可能是指此轩的主人或前主人,是一位曾经担任过重要官职但又追求隐逸生活的人。
“萧然一室自可人,况有明窗兼净几”描绘了理想的居住环境,一间清静的屋子,明亮的窗户和干净的书桌,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生活氛围。
“隐中涵养得佳趣,致远自应从兄起”表达了在隐居生活中,通过自我修养和涵养,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乐趣和远大的志向,应该从兄弟间互相学习和启发开始。
最后,“王良伯乐世岂无,騕袅骅骝日千里”以伯乐与千里马的典故,比喻世上有识才之人,能够发现并培养像诗人这样才华横溢的文人,使他们的才能得以施展,表达了对人才发掘和培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对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