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茅屋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幽居自岑寂,茅屋槿为屏”点出环境的清幽与简朴,以“岑寂”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而“槿为屏”则暗示了周围自然景物的融入,使居所与自然和谐相融。
接着,“山定人谁定?”一句,通过反问表达出对人生定位的思考,山川自然的存在似乎与人的存在形成对比,引人深思。随后,“云停我亦停”进一步深化这种思考,云的飘动与停歇象征着事物的变化与不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卷书容我老,樽酒笑人醒”两句,展现了诗人与书为伴、以酒自娱的生活态度。在这里,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心灵的慰藉,陪伴诗人度过岁月;而酒,则是诗人自我解嘲、自我放松的方式,与世俗的清醒相对,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的态度。
最后,“莫问沧桑事,吟怀入杳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他选择不追问外界的沧桑变化,而是让自己的思绪随着吟诵进入深远的冥想之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对环境、情感和哲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位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哲学与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