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隐为黄彦正三首(其三)

背城茅屋水云深,绝迹无人向此寻。

壤父不知尧帝力,君房安识子陵心。

扶犁晓趁黄梅雨,嗿馌凉依绿树阴。

但使年年多黍稌,何忧白发老相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远离尘嚣的茅屋中耕作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首句“背城茅屋水云深”,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隐士所居之地的自然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嚣,仿佛置身于一片幽深的山水之中。接着,“绝迹无人向此寻”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的隐秘与人迹罕至,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壤父不知尧帝力,君房安识子陵心”两句,运用典故,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生活态度的向往和对当今世态的感慨。壤父和君房分别是《庄子》中的两个寓言人物,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表达了对淳朴自然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后半部分转而描写隐士日常劳作的场景:“扶犁晓趁黄梅雨,嗿馌凉依绿树阴。”清晨,隐士趁着黄梅季节的雨水,扶着犁耙,在田间辛勤耕耘;午饭时分,他则在绿树浓荫下休息,享受片刻的清凉与宁静。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热爱。

最后,“但使年年多黍稌,何忧白发老相侵”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每年都能丰收,粮食充足,即使年华老去,也不必忧虑生活的艰辛。这种对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和哲学意味。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次韵陈敬德主簿题明心寺壁

秋风过客几华颠,只记曾留短簿船。

清话可延僧有供,吾生未到我无缘。

窗间贝叶猿偷看,石上松花鹤衬眠。

王播他年访遗迹,碧纱应护旧题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俞东村示教雨窗感兴佳作连篇累牍寓意深远譬如雍门之琴能使听者堕泪讽咏之馀勉强追和不翅鸣瓦釜而配黄钟也(其一)

白发无情不我饶,东风杨柳自新条。

蓬莱弱水舟难到,阊阖青云路本遥。

晚景生涯何转拙,早年豪气已俱消。

闭门只是听春雨,连及莺花也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俞东村示教雨窗感兴佳作连篇累牍寓意深远譬如雍门之琴能使听者堕泪讽咏之馀勉强追和不翅鸣瓦釜而配黄钟也(其二)

老怀多感不能禁,当得春来日日阴。

酒为破除聊纵饮,诗因牵帅强搜寻。

屋茅直透三重湿,溪水平添数尺深。

白发懒梳巾懒戴,寻花问柳更何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俞东村示教雨窗感兴佳作连篇累牍寓意深远譬如雍门之琴能使听者堕泪讽咏之馀勉强追和不翅鸣瓦釜而配黄钟也(其三)

造物难知一听天,贫居无事只安然。

能如东老依方酿,胜似中?汲水煎。

燕去燕来何必管,花开花落不须怜。

百年身世浑忘却,懒散从教雪满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