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张羽(凤举)的《上饶南岩寺漫题(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禅寺景象。首句“禅宫作意留”表达了诗人有意停留于这座禅寺的心境,暗示了他对这里的喜爱和向往。接下来的“来隔几峰求”则写出寺庙坐落在群峰之间,需穿过几重山峦才能抵达,增添了寻访的神秘感。
“洞覆檐牙过,云依佛面浮”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寺庙建筑仿佛是天然洞穴覆盖下的屋檐,云雾缭绕在佛像周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佛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叹。
“栖真迷白鹿,驻景忆丹邱”进一步深化了对禅寺环境的描绘,白鹿隐喻出世的高洁,丹邱则可能象征着道教仙境,诗人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迷失在了真实的自我与理想世界的交融之中。
最后,“岁晚输樵者,长歌任此游”以对比收尾,诗人感叹自己在岁月流逝中不如樵夫般自在,但仍然选择放声歌唱,尽情享受这山林间的禅意生活。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心灵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