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仙郎近卜居,几乘载图书。
邻里通名后,墙头过酒初。
漏沉丹禁远,烛动碧窗虚。
补衮才无暇,明朝向石渠。
此诗描绘了吴舍人迁居后,与邻里好友相聚的情景。首句“仙郎近卜居,几乘载图书”点出吴舍人新居的雅致,以及他携书而来的文人风范。接着“邻里通名后,墙头过酒初”,描述了邻里间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通过酒宴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漏沉丹禁远,烛动碧窗虚”两句,运用象征手法,以“丹禁”暗指皇宫,暗示吴舍人的身份不凡;“碧窗虚”则描绘了聚会时室内灯光摇曳、气氛温馨的画面。最后,“补衮才无暇,明朝向石渠”表达了吴舍人虽才华横溢,但公务繁忙,难以抽身享受此刻的欢聚,预示着他明日将返回繁忙的工作中。
整诗细腻地刻画了文人之间的友情与生活的雅趣,既有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又蕴含着对时间流逝、公务繁忙的感慨,展现了明代文人生活的一个侧面。
不详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何物清人思,西山对古原。
渔樵春草路,鸡犬夕阳村。
水动烟霞色,沙留杖履痕。
向来无限意,一醉任乾坤。
雄才当代拟登坛,东度榆关岁欲残。
燕峤暮云天外起,辽河春水雪中寒。
艰虞自谓匡时晚,战伐谁知得士难。
谩说请缨平百越,行看仗策静三韩。
双旌带雪下长安,晓色催人马上寒。
不惮风尘驰驿道,应知父老伫江干。
金华云隔三千里,碧草春生五百滩。
遥想元龙乘暇处,高楼明月共谁看。
孤琴瘦马临长陌,执手那堪惆怅色。
雪中疏柳动啼鸦,林外斜阳催去客。
二子正当经济时,我向江湖任所之。
故乡意气且杯酒,天外浮云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