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今人往往号能文,意熟辞陈未足云。
若见江鱼须恸哭,腹中曾有屈原坟。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李觏的《论文二首》。此处只鉴赏提供的两句,不涉及全诗内容。
"今人往往号能文,意熟辞陈未足云。"
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文坛上的浮浅现象。"今人"指代当时的人们,"往往号能文"表明他们常常自诩有文学才能,但实际上是"意熟辞陈",即内容枯燥、思想陈旧,没有新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未足云"则暗示这些文字虽多,但远不足以让人满意。
"若见江鱼须恸哭,腹中曾有屈原坟。"
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古代文学巨匠屈原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后世轻易评断前人作品的不满。"若见江鱼须恸哭"中的"江鱼"即是屈原自比,表示诗人在看到江中游鱼时,就会为屈原的遭遇而感慨落泪。"腹中曾有屈原坟"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屈原作品的熟记和内化,如同心中有着屈原的墓葬一般。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严肃态度,以及对前人巨匠深厚的情感和认可。同时,也不满于当时文坛上的浮夸之风,主张文学应当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莫以荒淫便责君,大都危乱为无臣。
若教管仲身长在,何患夫人更六人。
世间佳丽每专房,一顾多应万事荒。
梦里若无真实处,不妨频为赋高唐。
汉室尊儒未得真,只求学艺不知人。
君王幸已疑王氏,苦把春秋助贼臣。
元礼祸成钩党后,林宗身免闭门时。
死非不智生非怯,同室乡邻各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