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答叶君送别韵》。全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天泽不被私,木可十年树”描绘了大自然无私的恩赐,树木可以历经十年生长,暗喻友情的深厚与长久。接着“行藏谁预凭,相勉在韦布”则表达了对朋友间相互鼓励、扶持的重视,即使身处简陋的生活状态,也能互相勉励前行。
“空山如传邮,行云递新故”运用比喻手法,将空山比作传递消息的邮局,行云象征着时间的流转,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接下来“愧无蛟龙心,去为万田雨”表达了诗人虽无蛟龙般宏大的志向,但愿意像雨水一样滋润大地,给予帮助。
“自我携玉琴,与子结萝住”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如同携琴而行,结伴而居。接着“松影濯体凉,俯涧得猿趣”描绘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诗人仿佛融入了自然之中,感受到了清凉与乐趣。
“傲情同畏羁,安肯借人煦?”表达了诗人不愿受世俗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讵知夕梦颇,醒还堕尘路。”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挣扎,即使在梦中也难以逃脱世俗的困扰。
最后,“毋令焦渴人,遥遥盼甘澍。”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行为能给他人带来慰藉和希望。“命理难独成,江山乞灵助。”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寄希望于自然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密誓苟易寒,百年亦流寓。”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守承诺。“大江平晚潮,落日送船遽。”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壮丽,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匆忙。“怀湘倘有吟,好期雁书附。”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希望友人能通过书信传达彼此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自然的敬畏,还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