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十)

生老年来病已深,灸瘢着艾复难禁。

六根四大元无有,何处求师下一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随着年岁增长,疾病已经深深困扰我,艾灸留下的疤痕让我难以承受。
身心六根和四大皆空,又该向哪里寻找能为我扎针治疗的师傅呢?

注释

生老:年老。
病已深:疾病严重。
灸瘢:艾灸留下的疤痕。
艾:艾草。
复难禁:再次难以忍受。
六根:佛教术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
四大:佛教中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象征人的身体。
元无有:根本不存在。
何处:哪里。
求师:寻找老师。
下一针:扎一针治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十)》中的第十首。诗中,诗人以自身的衰老和疾病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死和佛教哲理的思考。他描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身体的脆弱,"生老年来病已深",即使尝试治疗,如灸瘢着艾也无法阻止疾病的侵袭,"灸瘢着艾复难禁"。

接着,诗人深入探讨了佛教的教义,"六根四大元无有",这里的"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四大"则指地水火风构成的物质世界,诗人认为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他进一步指出,在这个根本不存在实体的世界里,"何处求师下一针",意味着在佛教的视角下,任何外在的治疗手段都是徒劳的,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心性而非身体。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佛教空性的理解,以及对世间治疗手段的反思,展现出深厚的佛教思想底蕴。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八)

老胡无圣亦无言,蓦指虚空唤作禅。

掌血条痕无着处,教谁白地患青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五)

三经已是太多罗,州去休休更问婆。

个里幸然无一事,何须终日把砖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二)

馀尘明极强分离,菩萨如来是阿谁。

既道本来无一物,将何芥子纳须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太史报彗星没

老彗妖芒欲爇天,王良见迫为收鞭。

紫微一夜玑衡转,甘雨祥风到野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