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对友人或诗作的评价和回应,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和个人感受。首先,诗人赞扬了对方的诗作字字新颖,认为其作品实至名归,呼应了先前的声誉。接着,他高度评价对方的文学素养,称其为博学如五经的学者,且因其才华横溢,姓名中仿佛增添了千佛的神圣光环。
然而,诗人也指出,对于友人的诗作,有些人可能过于挑剔,比如赵璧之流,他们的批评并不公正,甚至带有贬低之意。同时,诗人提到“随珠无价”,暗示友人的诗歌价值如同无价之宝,不应被妄加评说。在闲暇之时,诗人以轻松的口吻自比为管理毛笔的管城颖,意指自己虽非大手笔,但也能写出如小草银钩般精致的文字,与著名的书法家相比也不逊色。
整首诗既是对友人诗才的赞美,也是对批评者的委婉反驳,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尊重和对朋友才华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