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鞋

吴江浪浸白蒲春,越女初挑一样新。

才自绣窗离玉指,便随罗袜上轻尘。

石榴花下从容久,玳瑁筵前整顿频。

今日高楼鸳瓦上,不知掷果是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刘章所作的《蒲鞋》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蒲鞋从制作到被赋予情感的过程,以及它在不同场景中的流转与寓意。

首句“吴江浪浸白蒲春”,开篇即以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为背景,白蒲在春日的吴江之畔生长,暗示着蒲鞋的原料来源,也预示着生命的活力与清新。

“越女初挑一样新”则引入了人物元素,越地女子开始制作新的蒲鞋,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手工艺的精湛,也暗含了女性的柔美与细致。

“才自绣窗离玉指,便随罗袜上轻尘。”这两句通过对比,生动描绘了蒲鞋从制作到被穿着的过程。绣窗玉指象征着制作的精细与高雅,而罗袜轻尘则展示了其被使用后的日常与生活气息,体现了从精致到实用的转变。

“石榴花下从容久,玳瑁筵前整顿频。”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蒲鞋的使用场景,从庭院的悠闲时光到宴会的热闹场面,蒲鞋成为了连接不同生活情境的纽带,展现了其在不同场合下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最后,“今日高楼鸳瓦上,不知掷果是何人。”以高楼和鸳瓦为背景,借用了古代文人雅士的典故,表达了对未知命运的遐想。掷果典故原指东汉名士潘岳因貌美多才,每次外出都会受到妇女的投掷水果,这里借用此意,暗示了蒲鞋可能被赋予的情感寄托和命运的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对蒲鞋这一日常物品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自然、人物、生活场景和文化典故,展现了宋代诗歌中对于细节的敏锐捕捉和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

刘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舜日重明四海清,满天和气乐升平。

延祥柱杖生欢喜,掷地山呼万岁声。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集众付寺事偈

戊午中秋之日,出家住持事毕。

临行自己尚无,有甚虚空可觅。

形式: 偈颂

颂古二首(其一)沩山百年后,向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

翻手书空字已成,忙忙人向两头争。

屈原不是寻渔父,千古谁人论独醒。

形式: 偈颂

颂古二首(其二)玄沙白纸

踏翻渔艇成家业,笑出芦华月正圆。

地阔天长三幅纸,同风千里为重宣。

形式: 偈颂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