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戚公祠联

忍教此地为戎,片石护存完我责;

正值中原多故,长城宛在缅公灵。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出自清代郭兆昌所作的《于山戚公祠联》。通过这副对联,我们能感受到对历史人物戚继光的深切敬仰与怀念。

“忍教此地为戎”,这句话表达了对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英勇事迹的感慨。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抵御外敌入侵,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忍教”二字,蕴含着对戚继光以身许国、不畏艰难险阻的崇高精神的赞美。

“片石护存完我责”,这里的“片石”象征着戚继光及其将士们在防御战中所立下的丰功伟绩,即使是一块小小的石头,也承载着他们守护家园的责任与使命。“完我责”则强调了戚继光及其部下完成了保卫国家的重任,维护了这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

“正值中原多故”,点明了当时中原地区局势动荡,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显得尤为可贵,他的存在如同一道坚固的长城,为人民带来了希望与安全。

“长城宛在缅公灵”,这里将戚继光比作长城,不仅赞扬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还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深深怀念与敬仰。即使时间流逝,戚继光的精神与功绩依然被人们铭记,如同长城一样,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整副对联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戚继光作为民族英雄的形象,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奉献,同时也寄托了后人对这位伟大将领的无限敬意与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2)

郭兆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于山戚公祠联

功德在民,百世祀可也,所望一灵不泯;

城郭犹是,四方来观者,免教再过为墟。

形式: 对联

挽刘霭人先生

问疾已伤神,只一面为缘,岂料此时成永诀;

临风空洒泪,叹十年交好,更从何处共论文?

形式: 对联

挽秀才

力学为名成,赖棣华苦助十年,方图远志酬寒畯;

浮生如梦幻,叹槎市惨遭一炬,竟抱先畿谢劫灰。

形式: 对联

挽官锦城廪生

廿年角逐名场,知己渐逢,廪粟尝君才几日?

一种心伤盟谱,论交最久,木瓜投我复何人。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