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的作品,名为《送于真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清高道德的仰慕,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
“仰慕清声实积时,前朝因幸拜彤闱。”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于真人的崇敬与仰慕,他的清誉如同积累的财富,令人敬佩。"前朝因幸拜彤闱"则是说在过去的朝代里,因受宠幸而得以进入宫禁,这里的“彤闱”指的是皇宫的大门,用来形容尊贵的地位。
"稍瞻风致频相见,"这句表达了诗人与于真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常有机会相见。"又恨霜天遽告归"则是说虽然他们相聚的时间很多,但当秋霜降临时,朋友却不得不匆忙告别,这里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惋惜。
"至德谩劳中下笑,高才须信古来稀。"这两句诗人赞扬于真人的品德与才能,认为他的美德并非虚夸,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笑容。同时,这样的高尚才能在历史上亦属罕见。
最后两句“自惭功行亏杨许,安得南真谈太微。”诗人表示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和成就感到不满,与于真人的修为相比有很大的不足。他希望能够像寻找到道家中的“南真”一样,去探讨宇宙之奥妙(太微),这里的“南真”是指道教中的一位仙人,也象征着高深莫测的道法。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朋友品德与才能的赞美,以及对自己的不足的反省,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个人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