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怀古

炎精已熄兵戈起,汉苑青青草千里。

长安日晚歌布乎,金刀血染权臣死。

奉先本非王佐才,忠言弃斥成嫌猜。

区区岂是老瞒敌,孤城坐守真堪哀。

白门已下身将戮,摇尾求生尚何欲。

座上应无大耳公,鸱鸮又啄奸雄肉。

扁舟我来事已非,登临怀古徒伤悲。

凄凉遗迹不可问,荒烟落日号狐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白门怀古》由明代诗人朱妙端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性的洞察。

首句“炎精已熄兵戈起”,以“炎精”暗喻汉朝的衰败,兵戈兴起则暗示了战乱的开始,奠定了全诗的背景基调。接着“汉苑青青草千里”一句,以青青草象征着汉朝的广阔疆域和繁荣景象,然而这种景象在后文逐渐被战争的阴霾所覆盖。

“长安日晚歌布乎,金刀血染权臣死”描绘了长安城中权力斗争的残酷,权臣的死亡如同鲜血染红了金刀,揭示了权力斗争的血腥与无情。随后,“奉先本非王佐才,忠言弃斥成嫌猜”通过对比奉先(刘备)的才能与对待忠言的态度,反映了君主对人才的忽视与不信任,预示了刘备后来的悲剧命运。

“区区岂是老瞒敌,孤城坐守真堪哀”中的“老瞒”指曹操,此句表达了对刘备在面对曹操时的无奈与悲哀,强调了刘备在战略上的劣势。接下来,“白门已下身将戮,摇尾求生尚何欲”描述了刘备在白门楼被擒后的处境,表现了他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无奈与挣扎。

“座上应无大耳公,鸱鸮又啄奸雄肉”通过讽刺的方式,指出刘备身边缺乏真正能理解并支持他的智谋之士,而奸佞之人却能得势。最后,“扁舟我来事已非,登临怀古徒伤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刘备命运的同情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对比,不仅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也深刻探讨了人性、权力、忠诚与命运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30)

朱妙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从军行

束发从飞将,长驱下玉关。

秋霜明宝剑,朔雪拥雕鞍。

晓角边城苦,悲笳旅梦残。

何时净疆埸,歌吹入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平望舟中即事

独坐篷■下,挑灯忆别离。旋沽平望酒,细咏鲁公诗。

远寺钟声动,孤村月上迟。

含愁缄尺素,慰我北堂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客中偶成

异乡久为客,风雨阻归程。

远岸数峰碧,孤舟一叶轻。

篷窗残烛在,烟树早鸦鸣。

坐待东方曙,依稀见海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明因尼寺陈后主所建

六代兴亡似掷梭,空留尼寺傍山阿。

残碑犹识金仙事,国破谁传玉树歌。

绕屋烟霞供笑语,一龛灯火隔松萝。

由来陵谷皆迁变,湖水依然自绿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