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不骞所作,名为《若士同约兄集唐人长句为格诗五十首以自寿》中的第一首。诗中充满了对文学艺术的赞美与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题诗应费益州笺,何处风光不眼前”,开篇即以“益州笺”比喻珍贵的纸张,暗示题诗的不易与珍贵,同时提出“何处风光不眼前”的疑问,引出对自然美景的广泛欣赏和内心情感的自由抒发。
颔联“闭户著书多岁月,挥毫落纸如云烟”,描述了诗人闭门著书的辛勤岁月,以及创作时笔走龙蛇、如云烟般飘逸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投入。
颈联“岂将假色同真色,长取新年续旧年”,通过对比“假色”与“真色”,强调了真实与虚幻的区别,表达了诗人对真挚情感和真实世界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时间流转的感慨。
尾联“五十年来思虑熟,九流人物待陶甄”,总结了诗人五十年的人生经历,思考成熟,期待着能够像陶器一样,经过打磨与塑造,成为社会中有价值的人物。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个人成长的反思,也蕴含了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学创作、时间流逝、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