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贡师泰的《水仙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清幽脱俗的水仙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仙在月色下、风露中的独特风貌。
“十二瑶台风露寒”,开篇即以“瑶台”点明水仙生长之地的神圣与高洁,加之“风露寒”三字,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清凉与静谧,也暗示了水仙不畏严寒的坚韧品格。“银河澹澹月团团”,进一步描绘出一幅月光如水、银河低垂的夜景图,月圆如盘,银河淡然,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月团团”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也寓意着圆满与和谐。
“龙宫自与尘凡隔”,通过将水仙与传说中的龙宫相联系,强化了水仙的神秘与超凡脱俗之感,同时也暗示了水仙与世俗世界的距离,强调了其独立于尘世之外的独特性。“别有铢衣白玉冠”,最后两句则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水仙身着轻薄如铢衣的服饰,头戴白玉制成的冠冕,进一步凸显了水仙的高雅与纯洁。这里的“铢衣”和“白玉冠”都是古代用来形容极轻薄、珍贵衣物的词汇,用在这里既是对水仙外在美的赞美,也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仙生长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其外在美与内在品质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超凡脱俗之物的向往与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