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座自警四首(其四)

甘以疢病,苦则反之。露以渍湍,风则熯之。

汝维树圃,日见其食。汝维树德,不见其食。

悠悠我思,伏枕殷恻。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露水与风、树木与树德,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自我警醒之意。诗人以自然现象为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不同面向。

首先,“甘以疢病,苦则反之。露以渍湍,风则熯之。”这几句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疢病”(疾病)与“苦”(痛苦)相对比,将“露”与“风”分别作用于“湍”(湍急的水流)和“熯”(使干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里,“疢病”与“苦”代表了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而“露”与“风”的作用则象征着外在环境对这些困难的影响。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暗示了面对困难时的不同应对方式及其结果。

接着,“汝维树圃,日见其食。汝维树德,不见其食。”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自己比喻为“树圃”,强调了日常生活的可见成果,如食物的获取;同时,将“树德”(培养品德)比喻为“不见其食”,意味着品德的培养往往不像物质收获那样直接可见,需要长期积累和内省。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日常生活中的即时满足与道德修养的长期投资,提醒读者关注内在精神的成长。

最后,“悠悠我思,伏枕殷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触动。在经历了上述的自然与人生的对比后,诗人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成长的深切关怀。这里的“殷恻”(深切的同情或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情感世界的深入探索,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比喻和对比,探讨了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成长与自我警醒的重要性。它不仅富有哲理,也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收录诗词(780)

王渐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苦雨四首(其一)

几日不出门,雨深草苗长。

麻豆既已荒,瓜蔬浑丛芒。

风云乃凝冱,日月失景光。

篁箨竞墙出,蜉蝣依砌上。

山村寡往来,浊酒聊慰赏。

虽无丝与竹,檐溜足清响。

形式: 古风

苦雨四首(其二)

延伫南屏侧,盼睐清溪路。

雨过新潦生,水深不可渡。

怅望萝山岑,漭沆谁能到。

忽忆岩下芝,萌折已滋茂。

梁甫兴啸吟,槃涧成寤寐。

多谢唐仙翁,无为阻吾驾。

形式: 古风

苦雨四首(其三)

霪雨侵我宅,不霁其奈何。

蛙声动四砌,垣牖化为坡。

藩篱既已撤,林木成一家。

青山匝四围,原隰潴陂池。

吾苗安可保,所望则已多。

常愿无饥渴,贫贱理则宜。

形式: 古风

苦雨四首(其四)

石渠纡远涧,水溢舟楫通。

乘之欲何为,驾言思我朋。

入市岂不遄,所忧在积阴。

风伯自诒阻,丰隆亦骄横。

旱潦多荐臻,咎徵复何从。

安得写我忧,杖策舒眺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