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临川北道抵馀干山行五首(其三)

炎晖焦林木,客子朝雨汗。

侧见垂萝静,四岭云气断。

幽崖响淙潺,竹泉远分灌。

行行度谷口,黯淡惊雷电。

马头风云兴,涧底蛟龙见。

苍黄顾僮仆,中道已失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临川北道前往余干山行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莫测。

首先,开篇“炎晖焦林木,客子朝雨汗”描绘了夏日炎炎,阳光炙烤着树木,使得树木似乎都失去了生机,而旅人早起赶路,汗水湿透衣衫,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炎热。

接着,“侧见垂萝静,四岭云气断”则转向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侧目见到垂下的藤萝在静谧中显得格外宁静,四周的山岭间云雾缭绕,仿佛被切断了一般,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幽崖响淙潺,竹泉远分灌”进一步展示了山间的自然景观,幽深的山崖间传来流水潺潺的声音,远处竹林中的泉水如细流般缓缓注入大地,这些生动的水声与画面,增添了诗的韵律感和生动性。

“行行度谷口,黯淡惊雷电”描述了诗人继续前行,穿过山谷时,突然间天色变得黯淡,雷声轰鸣,闪电划破天空,预示着一场可能的暴雨即将来临,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给旅程增添了几分紧张与刺激。

最后,“马头风云兴,涧底蛟龙见”描绘了雷电过后,风云聚起,马儿似乎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风暴,显得不安起来;而在山涧底部,原本隐匿的蛟龙也显露出来,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预测。

“苍黄顾僮仆,中道已失散”则是诗人回顾身边,发现随行的仆人已经走散,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时的感慨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旅途不确定性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山水诗。

收录诗词(20)

方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由临川北道抵馀干山行五首(其四)

出郭落月辉,涉涧山日昼。

客行路纡回,我影忽左右。

悬猿啸风枝,飞鸟来烟窦。

回瞻寒潭口,潇洒石泉溜。

东皋苗尚青,溪南稻多秀。

神胆何施为,物情自为候。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由临川北道抵馀干山行五首(其五)

山行宿常迟,白日忽已坠。

美人在天末,明霞倩谁佩。

总角事远游,夙昔临东岱。

中怀念旧丘,极目炎云外。

奈何来豫章,咫尺庾关在。

明朝乃回车,转欲向吴会。

形式: 古风

开先寺观瀑布

客寻瀑布来,恰到云归处。

层峦耸万叠,悬霤空中注。

白昼泻银潢,中天昭太素。

逝者无终穷,千秋等朝暮。

古寺枕寒渊,苍崖喷长雾。

蛟龙卜灵窟,形神洽幽趣。

洗心视听外,无言发清悟。

形式: 古风

三峡涧

宿昔梦龙门,兹晨越三峡。

湍雷翻水花,林风坠霜叶。

行人与飞鸟,邂逅忽相接。

寺门苍崖削,松台紫云叠。

我欲穷源泉,于兹将远涉。

所恐触潜虬,俯视为气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