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虞醇翁

辍学以从仕,仕非吾本谋。

欲归谅不能,非敢忘林丘。

临餐耻苟得,冀以尽心酬。

万事等画墁,虽勤亦何收。

扬扬古之人,彼职乃无忧。

感子抚我厚,欲言秪惭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放弃学业去从政,做官并非我初衷。
想回家乡恐怕不能,不敢忘记山林自由。
面对饭菜羞于苟且,期望以诚挚之心报答。
世间事如涂墙画地,再勤奋又能收获几何。
古人悠然自得,他们的职责无需忧虑。
感激你对我深情厚谊,想要言谢却觉羞愧。

注释

辍学:离开学校。
仕:做官。
谋:计划。
归:回家。
谅:确实,实在。
林丘:山林。
餐:饭菜。
苟得:随便得到,不正当手段。
酬:回报。
万事:所有事情。
画墁:涂墙,比喻做事无成效。
虽勤:即使勤奋。
扬扬:悠闲自在的样子。
无忧:没有忧虑。
抚:抚慰。
厚:深厚。
惭羞:羞愧。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无奈与矛盾情感。"辍学以从仕,仕非吾本谋"说明诗人原本并不打算走上仕途,但现实情况迫使他必须这样做。这两句流露出一种被动和不甘心的情绪。

接下来的"欲归谅不能,非敢忘林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但这种愿望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非敢忘林丘"暗示着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临餐耻苟得,冀以尽心酬"一句中,“耻”字显示了诗人对于目前处境的羞愧感受,而“尽心酬”则是他想要通过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或国家的愿望。

随后的"万事等画墁,虽勤亦何收"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观的情绪,尽管诗人再勤奋,也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徒劳,无所收获。

"扬扬古之人,彼职乃无忧"一句中,诗人提到古代的人们,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似乎没有现代人的那么多忧虑,这里也许有对过去某种理想状态的向往。

最后两句"感子抚我厚,欲言秪惭羞"则是诗人对于父母恩情的回忆与感激之情,他想要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但又感到羞愧和犹豫,因为他没有能够像古代的孝子那样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过去与现在,抒发了诗人对于个人抱负与社会责任之间矛盾的心境,以及他对于无法达成田园生活理想的无奈和自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答裴煜道中见寄

君游苦数归苦晚,一驿险有千里远。

知君陟降旦暮间,马力不劲厌长坂。

雨脚坠地花枝低,风头入溪蒲叶偃。

此处登临不奈愁,琼树森森遮叠巘。

形式: 古风 押[阮]韵

翛然

翛然三月闭柴荆,绿叶阴阴忽满城。

自是老年游兴少,春风何处不堪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其一)

巫山高,十二峰。

上有往来飘忽之猿猱,下有出没瀺灂之蛟龙,中有倚薄缥缈之神宫。

神人处子冰雪容,吸风饮露虚无中。

千岁寂寞无人逢,邂逅乃与襄王通。

丹崖碧嶂深重重,白月如日明房栊。

象床玉几来自从,锦屏翠幔金芙蓉。

阳台美人多楚语,秖有纤腰能楚舞,争吹凤管鸣鼍鼓。

那知襄王梦时事,但见朝朝暮暮长云雨。

形式: 古风

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其二)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于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岸斗绝悲猿猱。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崙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

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徊梦中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