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挽沈大年》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挽诗,表达了对沈大年的深深哀思和对其人品的敬仰。诗中首先感慨人生皆有终焉,但沈公之死尤为令人惋惜,还未从两次丧亲的悲痛中恢复,又遭遇疾病夺去生命。诗人认为人生的祸福、生死皆由天定,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接着,诗人描述了沈公墓地的位置,暗示其人虽然离世,但精神犹在淮海与石城之间。诗人借延陵剑和子敬毡的典故,寄托对沈大年的怀念,表达内心的悲痛。云山、秋烟、鹦鹉和杜鹃等意象,增添了凄凉的氛围,象征着沈公的才华和情感未能得到充分施展。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叹沈大年的辞世使得文学界失去了像刘表、仲宣那样的杰出人物,表达了对文坛损失的沉痛。最后,以“愁看行乐处,芳草日芊芊”作结,寓意沈公虽逝,但其生活过的乐土仍被青草覆盖,生机勃勃,寄托了对友人的永久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沈大年的深情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