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邃幽静的仙境与现实世界之间隔绝的情景。开篇“殊庭深恨隔仙曹,桂馆蜚廉事转劳”两句,通过对仙界(殊庭)与人间(桂馆)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达到理想境界的深深遗憾和不断努力的复杂情感。
接着,“银阙尚沈沧海阔,井干空拂绛河高”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一种空间上的遥远与隔绝。银阙(宫殿的屋檐)仍然沉浸在广阔的沧海之中,井水干涸,只能徒劳地试图触及高不可攀的星河。
第三句“萯阳弋猎侵多稼”中的“萯阳”指的是古代的一处地方名,弋猎则是皇家狩猎之事,这里可能暗示着权力对农耕生活的干扰。"朔塞旌旗照不毛"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边塞上的旌旗在荒凉无毛之地飘扬,传递出一种边疆的荒凉与孤寂。
最后,“苦信凭虚王母说”表达了诗人对神话故事中王母娘娘(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掌管瑶池和蟠桃)所说的蟠桃之说的渴望与不易。“东方三度窃蟠桃”则是在表达一种强烈的向往,一种不惜冒险偷取蟠桃以求永生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仙界与人间、现实与理想的反复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凡尘、追求永恒生命的深切渴望和努力,以及面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