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施佩鸣所作,名为《学使西山张公修二泉书院成志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新建书院的喜悦之情。
首句“残碑前代委荒榛”描绘了古碑被遗忘在荒芜的丛林之中,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接着,“再睹云阶景物新”则表达了再次见到此处时,发现其面貌焕然一新的惊喜之情。
“此地独兼山水胜,如公不愧士夫真”赞美了这个地方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蕴含深厚的文化价值,如同张公(此处指学使西山张公)这样的士大夫,其品德与功绩值得后世铭记。
“发挥松籁流余韵,探讨泉源接后津”进一步描述了书院的环境与氛围,松林中的风声仿佛是历史的回响,而探寻泉水的源头,则象征着知识的源泉不断延续。
最后,“曾是文庄题尚德,只将吾道付完人”提到曾经有文人题写颂扬道德的文章,如今将传承之道交付于完善之人,表达了对张公及其所建书院的崇高敬意和对未来传承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赞美了张公的贡献,并寄寓了对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