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东山之景,以及对先祖的追思之情。首句“东山佳气霭重重”以“佳气”开篇,渲染出一种祥和而庄重的氛围,仿佛是历史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接着,“远接村庐树色浓”一句,将视线从山峦拉至村落,通过“树色浓”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
“裕后有资皆世泽”表达了对家族传承的重视,认为家族的繁荣与财富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世代积累的结果。“当前何处想音容”则转向对已故先人的思念,虽时空相隔,但先人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令人感怀。
“春温秋肃惊霜露,鸟语花香侑鼎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春天的温暖与秋天的肃穆形成鲜明对照,同时融入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鸟鸣、花开、霜露,以及祭祀时的鼎钟之声,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祭祀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生与死之间的微妙联系。
最后,“谡谡松声风定后,遗音似祝大夫封”以松声收尾,风停之后,松涛依旧,仿佛是先人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表达出对先人的敬仰与怀念。整个诗作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家族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先人的深深敬意,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