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八咏

一亭春色已难并,况有涛飞四壁声。

辘辘音从空外渡,涓涓酒向座中倾。

倾谈尽是烟波叟,折屐何妨草木兵。

洗耳听来能破睡,恍疑天籁不时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

首句“一亭春色已难并”,开篇即以“一亭”为中心,点明了地点,同时用“春色”二字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氛围,暗示了此处景色之美好,难以与他处相匹敌。接下来,“况有涛飞四壁声”一句,将视线从亭内转向四周,描绘出一种动态的美,仿佛四周的墙壁间传来涛声,增加了环境的生动性和空间感。

“辘辘音从空外渡,涓涓酒向座中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句以“辘辘”之声象征远空中的某种神秘或遥远的声音,后句则以“涓涓”之酒形象地描绘了宴席上的温馨场景,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

“倾谈尽是烟波叟,折屐何妨草木兵”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烟波叟”指的是泛指的渔民或水手,他们与水息息相关,生活于自然之中;“折屐何妨草木兵”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欣赏,即使是在行走中,也不忘欣赏周围的草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洗耳听来能破睡,恍疑天籁不时鸣”两句,以“洗耳”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倾听自然之声时的专注与虔诚,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同时,诗人将自然之声比作“天籁”,不仅强调了其美妙绝伦,也暗示了自然之音对人心灵的净化作用,让人在聆听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8)

张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湾八咏

海上层台俯四隅,纵观观止百川输。

波光耀日连天有,蜃气成楼到地无。

泼眼昔曾吞梦泽,荡胸今更挹冰壶。

微躯薄宦重洋隔,欲叩君恩仗吸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节妇郑氏诗

才度春光年二十,绣帏便失鸳鸯偶。

成仁祗在志能坚,取义从容名不朽。

取义成仁乐自知,贪生惜死意何为。

不存白发人间老,愿损红颜地下随。

大慧早参仙女句,芳声倾动侍郎词。

侍郎词赋本悠焉,仙女精神自蔼然。

阿郑品同仙女并,嗟余才短鲰生更。

强将斑管指中飞,共勒贞名传德行。

形式: 古风

重游稻江途中即景

满天烟雨近中秋,恰向稻江作快游。

驿路风光重领略,愧无佳句锦囊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燄岭朝霞

九九峰头曙色开,红光灿烂照楼台。

火云未敛成蒸气,烘出丹山一片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