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

清明初过雨初收,春意重因霁景留。

风定草烟还压野,云开山色始归楼。

邙阴高树藏低岭,河曲新波没故洲。

点检丛花犹半在,应须秉烛为君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清明时节刚过雨初停,春意更浓因雨后放晴。
微风静止草丛烟雾低垂,云开处山色重新映入楼台。
邙山高处树木隐藏低矮山岭,黄河转弯处新水淹没旧有沙洲。
遍地花朵仍有大半盛开,我应当举烛陪你游览欣赏。

注释

清明:清明节。
雨初收:雨刚刚停止。
霁景:雨后放晴的景色。
风定:微风停止。
草烟:草丛中的雾气。
山色:山的颜色。
邙阴:邙山的北面。
河曲:黄河的弯曲处。
故洲:旧有的沙洲。
点检:检查。
丛花:丛生的花朵。
秉烛:手持蜡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雨后初晴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审美情趣。

“清明初过雨初收,春意重因霁景留。”这两句突出了时节与天气的转换,清明时节刚过去,春天的气息因连日细雨而变得更加浓郁。霁(xī)是指小到中等程度的雨,这里用“霁景”来形容春天雨后的湿润和生机。

“风定草烟还压野,云开山色始归楼。”在这两句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风平气和、草木披露的景象。草烟被微风吹拂而不散,是春天特有的情趣。而“云开山色”则表明雨后山峦重新呈现出它们的本来面貌,山色因云雾的消散而显得更加鲜明。

“邙阴高树藏低岭,河曲新波没故洲。”这里诗人转向更为具体的景物描写。邙(yǎo)是古地名,这里指代某个山名,而“邙阴”则指该山的山阴部分。高大的树木似乎要将低矮的岭隐匿起来。而河流在雨后泛滥,新生的波涛覆盖了原来的岸洲。

最后两句,“点检丛花犹半在,应须秉烛为君游。”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珍惜之情。丛花即群集的野花,这里的“点检”意味着细心地去寻找那些尚未凋谢的春花。而“秉烛为君游”则是说在夜晚,诗人愿意手持蜡烛,与友人一同游赏这些春天的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的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力与生机勃发的喜悦,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细腻情感和高雅的审美趣味。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溪斋春日

问君何事拙谋身,竹坞溪斋养钝人。

白鹭仪形閒照水,野莺言语乱嘲春。

半生已悔婴朝绂,万境方将付客尘。

自笑经旬无宴具,对花孤坐咽琼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禁中寒蝉

何处幽林蜕,来依禁树鸣。

风緌非冒宠,露腹祗知清。

晓韵飘觚阙,残嘶逗綵甍。

秋螳多怒臂,寂寞好全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遥夜

夜夕更筹永,霜飞岁籥空。

斗杓常记候,蟾晕豫知风。

过雁惊流弋,衰萤恋故丛。

可堪乡思发,梦绕兔园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酬王拱辰侍郎归阙见赠

俊誉由来服搢绅,更烦馀略霁边尘。

威留玉帐时无战,班入金华地最亲。

昔看草辞知大笔,今荣除馆识嘉宾。

一章求旧人知否,媮俗都融郢曲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