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洛阳的美景与落花之景,充满了对自然美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哀叹。首句“洛阳如锦是耶非”,以锦喻洛阳的繁华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洛阳景象的赞叹。接着,“欲访名花见已稀”一句,点出了名花易逝的主题,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
“宛转依人低入幌,迢遥逐客暗沾衣”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落花比作依恋人的花朵,轻柔地飘入帘幕之中,又仿佛追逐着远去的客人,不经意间沾湿了客人的衣裳,生动地描绘了落花的姿态与情感。
“漳河逝水愁难挽,巫峡行云恨不归”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上的两个典故,漳河与巫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挽留的深深忧虑与遗憾。漳河逝水象征时间的无情流逝,巫峡行云则暗示了美好事物的不可回归。
最后,“独有丹青收景色,屏帏长得漏春辉”两句,转而赞美了艺术的力量,即使美好的事物消逝,但通过绘画可以永久保存景色,屏风也能让春光永远照耀,表达了对艺术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落花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艺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