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
空馀铃阁畔,寂寞菊花香。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宋朝创作的《翟使君挽歌(其二)》。从这短短四句来看,王禹偁借此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于英雄末路的感慨。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两句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一番盛世景象。"勋伐"指的是记录功绩的历史书写,而"州民颂乐康"则描绘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形,共同构筑出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画卷。
然而,从第三句"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开始,诗人转而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事物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柏椁"指的是古人常用的棺材材料,而"桐乡"则是一处地名。王禹偁通过这两者结合,暗示了历史人物或英雄身后的葬礼,反映出诗人对逝去英雄事迹的追思。
最后两句"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空馀铃阁畔,寂寞菊花香"则更深入地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情境。"黄壤"指的是古代的黄河边,而"千年恨"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英雄悲剧命运的无尽叹息。"青山六里长"则描绘了一幅辽阔幽深的山野景象,"空馀铃阁畔"和"寂寞菊花香"更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渲染出一种孤寂与哀愁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禹偁精湛的笔法,更反映出了他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丰富表达。
不详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未满三年政,何妨五月期。
理言归葬速,遗爱出山迟。
樯翣穿云过,铭旌著雨垂。
洛阳多故吏,号泣住灵輀。
谁种离离碎玉苗,晓楼吟望兴偏饶。
白云作伴宜长在,红日无情已半销。
聚映早霞明野寺,散随春水过溪桥。
世间安得王摩诘,醉展霜缣把笔描。
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绝尘嚣。
病来芳草生渔艇,睡起残花落酒瓢。
闲把道书寻晚径,静携茶鼎洗春潮。
长洲懒吏频过此,为爱盘飧有药苗。
性情和雅得天真,卿寺鳌头任屈伸。
三品且随前宰相,重瞳偏认旧词臣。
宿斋院冷琴横膝,朝退门闲鹤伴身。
多少抠衣门弟子,侧聆还望秉陶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