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其一)

哲后践贞轨,简策有馀馥。

彼或趋卑污,流恶宁有足。

明达知所师,鉴古以自烛。

惟王实天纵,虚心湛无欲。

学道期济人,为善靡徼福。

群书不去手,万理瞭在目。

鄙臣守铅椠,恩光蒙远瞩。

穆如首夏风,煦若阳春旭。

才微愧宠厚,迹贱惭爱笃。

报德谅无阶,锡嘏徒有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创作的《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中的第一首,通过对比贤者与小人的行为,强调了明辨是非、学习古圣先贤的重要性。诗中赞扬了王仲缙的高尚品德和对古圣先贤的效仿,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才能不足、地位低微的谦逊态度。

诗的开头“哲后践贞轨,简策有馀馥”赞美了贤者的道德行为如同古籍中的香气一般,长久不散。接着,“彼或趋卑污,流恶宁有足”则批评了那些追求低劣行为的人,暗示了道德败坏的不可取。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学习古圣先贤的重要性,“明达知所师,鉴古以自烛”,认为明智之人应当以古人作为榜样,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惟王实天纵,虚心湛无欲”是对王仲缙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天赋异禀,内心纯净无欲。接下来,“学道期济人,为善靡徼福”表达了王仲缙致力于道德修养,以帮助他人为主旨,不求个人私利的思想。诗人还提到王仲缙勤奋读书,洞察万物的道理,“群书不去手,万理瞭在目”。

最后,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才华平平,但深受王仲缙的恩泽,“鄙臣守铅椠,恩光蒙远瞩”。他将自己比作记录文字的工具,表达了对王仲缙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穆如首夏风,煦若阳春旭”运用比喻,形容王仲缙的美德如同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给人以正面的影响。

“才微愧宠厚,迹贱惭爱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和地位的谦逊态度,同时对王仲缙深厚的情谊表示了感激。尽管自己才疏学浅,地位低下,但能受到如此深厚的关怀,感到十分荣幸。

“报德谅无阶,锡嘏徒有祝”则是诗人对于无法回报王仲缙恩情的无奈和遗憾,只能以祝福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意。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对贤者品德的赞美以及对自身谦逊态度的体现,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道德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其三)

祸生既有胎,福茂讵无根。

玄理谅不爽,群动何纭纭。

商周数百载,积累基至仁。

胤嗣岂皆贤,所藉先泽存。

后王昧经远,谋虑止其身。

于道或隅合,秉心殊未纯。

永怀极盛时,民物熙阳春。

孟氏好斥霸,恶彼能乱真。

形式: 古风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其四)

隆中有一士,卓然古天民。

长啸六合间,草昧思经纶。

寸心如白日,可破万古昏。

所遇虽不谐,馀辉尚燉燉。

使逢高光主,礼乐宁沉湮。

惜其遗书亡,大志人罕闻。

如何徇利子,于道不知真。

卑卑章句中,徼禄求润身。

可贵不在位,可贱不在贫。

无取一时好,当作千载人。

形式: 古风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其五)

翠鸟质微细,乃以羽自戕。

犀象兽之雄,每因齿角亡。

物生无巨小,适用反相伤。

犬羊死柔弱,虎豹死暴强。

彭聃死于寿,夭者死于殇。

万生谁长存,所贵德誉光。

古来志节士,立身有大方。

孰云萧艾丛,果胜兰蕙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其六)

封伦论治道,盛诋习俗漓。

郑公若砥柱,坐障狂澜驰。

嗟此古遗直,磊落胸中奇。

遭逢英明君,计画得小施。

刘蕡岂不伟,结舌竟如痴。

浚恒宁独然,天运固若斯。

焰焰趋愈下,滔滔竟何之。

万事吾不识,聊以善自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