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波何似西湖曲。村烟相对峰南北。何处不青青。
青青是汉茔。长亭芳草路。寒食谁家墓。
旧日厌残红。人行九里松。
这首诗是刘辰翁的《菩萨蛮·其四·春日山行》,创作于宋末元初。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江波何似西湖曲”,这里借用西湖之名,既映衬了水波的柔美,也隐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西湖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诵之地,它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更在于它承载的文化内涵。
“村烟相对峰南北”,诗人通过对山村烟雾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静谧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这里的“相对”二字,不仅形容了自然景象,也表达了一种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何处不青青”,这句诗强调了春天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这份生命力是如此旺盛,以至于无论哪个角落都充满了绿意。
“青青是汉茔”,这里的“汉茔”指的是野草。诗人用“青青”来形容这些野草,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情怀。
“长亭芳草路”,在这句中,“长亭”可能是指古代用于休息的地方,这里则被赋予了一种诗意的色彩。诗人通过对芳草小路的描绘,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寒食谁家墓”,这里提及的是寒食节,也就是清明时期的一个习俗,即不用火煮食物。这句诗既是对节气的点题,也隐含着对往昔生活和故人之思的追念。
“旧日厌残红”,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以及对那些已经逝去事物不再如初的感慨。
“人行九里松”,这里的“九里”可能是夸张手法,形容路途的遥远,而“松”则象征着长寿与坚韧。诗人通过描写人们在松林中行走的情景,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之美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与生命脆弱的深切体悟。
不详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黄鸡喔喔催人起。困不成眠窗似水。清露不曾寒。
朝来起自难。家人当睡美。又忆归程几。
不管湿阑干。芙蓉花自看。
风又雨。春事自无多许。欲待柳花团作絮。
柳花冰未吐。翠袖不禁春误。沈却绿烟红雾。
将谓花寒留得住,一晴春又暮。
游赏竞。看取落红阵阵。花睡不成娇似病。
春寒空受尽。旧日不知繁盛。欲饮如今无兴。
恨满东风无绿鬓。东风还自恨。
娇点点。困倚春光欲软。滴尽守宫难可染。
浓欺红烛艳。寂寂露珠啼脸。翠袖不禁风飐。
芳径相逢惊笑靥。日长初睡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