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其三)

解剑独行残月,披衣困卧清风。

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已响枯桐。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翻译

独自拔剑在残月下行走,穿着衣服在清风中疲倦地躺下。
梦境中的蝴蝶仍在旅行枕头边飞翔,粥鱼的声音已在枯老的梧桐树上传来。

注释

解剑:拔剑。
独行:独自行走。
残月:即将消逝的月亮。
披衣:穿着衣服。
困卧:疲倦地躺下。
清风:凉爽的风。
梦蝶:梦中的蝴蝶。
犹飞:仍然在飞舞。
旅枕:旅行时使用的枕头。
粥鱼:煮熟的鱼,可能指饭菜。
已响:已经响起。
枯桐:干枯的老梧桐树。

鉴赏

这两句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夜晚解下佩剑,感受着月光和清风的意境。梦中蝴蝶仍在飞舞,旅途中的枕头旁依旧有粥鱼的声音回响。

“解剑独行残月”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我之情怀,佩剑象征着武力和勇气的同时也承载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披衣困卧清风"则描绘出诗人在夜晚轻披衣衫,躺于枕上,不为世俗所扰,享受着清新之风的宁静氛围。

“梦蝶犹飞旅枕”中的“蝴蝶”常被用来比喻灵魂或心思,这里暗示诗人即便在梦中也难以摆脱旅行的疲惫,内心深处仍然承载着对远方的向往和牵挂。"粥鱼已响枯桐"则透露出旅途中的寂寞与孤独,粥鱼即使已准备就绪,但在枯萎的桐叶间发出了声音,这也许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即便是在无声之中,也渴望得到回响。

整体上,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精神世界中的独白与自我安慰,同时也隐含了一种超越尘世、寻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其四)

陂水初含晓渌,稻花半作秋香。

皂盖却迎朝日,红云正绕宫墙。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其一)

秋早川原净丽,雨馀风日清酣。

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形式: 六言诗 押[覃]韵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其二)

但有樽中若下,何须墓上征西。

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

形式: 六言诗 押[齐]韵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

谁能如铁牛,横身负黄河。

滔天不能没,尺箠未易诃。

世俗自无常,徐公故逶迤。

别来不可说,事与浮云多。

当时无限人,毁誉即墨阿。

虚声了无实,夜虫鸣机梭。

相逢一笑外,奈此白发何。

天骥皆籋云,长鸣饱刍禾。

王庭旅百实,大贝随弓戈。

君独一麾去,欲赓五裤歌。

甘棠古乐国,白酒金叵罗。

知君不久留,治行中新科。

过客足嗔喜,东堂记分鹅。

此外但坐啸,后生工揣摩。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