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五首(其一)

三戍渔阳再渡辽,骍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翻译

三次戍守渔阳后又渡过辽河
骍弓挂在臂上,宝剑横在腰间

注释

三戍:三次戍守。
渔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北京密云一带。
再渡辽:再次渡过辽河。
骍弓:骍(xīng)色的弓,古时用于祭祀或战争。
在臂:挂在臂上。
剑横腰:剑佩在腰间。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这里泛指敌军。
似若:似乎、好像。
知名姓:知道我的名字。
休傍:不要靠近。
阴山:古代山脉,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更射雕:继续射杀雕鸟,可能象征挑衅或追击。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和军人英姿的诗句,语言凝练,意境雄浑。开篇“三戍渔阳再渡辽”,即点明了边疆的艰苦与战争的频繁,"三戍"意味着守卫的紧张,"渔阳"是古代地名,"再渡辽"则表达了军旅生涯的不易。接着“骍弓在臂剑横腰”,形象地展示了一位武士的英姿飒爽和战备之严,"骍弓"指的是装饰有斑纹的弓,"剑横腰"则是战士的常态。

后两句“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则是一种对立与超越的情感表达。"匈奴"在古代中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常被视为边疆的威胁,但这里却有“似若知名姓”的描述,似乎在强调匈奴也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和尊严。而“休傍阴山更射雕”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休傍"意为不必、不用,"阴山"是北方边塞的一处地名,而“射雕”则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军事训练,这里却被用于表达一种放下武器、超脱战乱的心境。

总体来看,这几句诗通过对比和映照,展现了边疆军人既要面对严酷的战争挑战,又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37)

张仲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 字:绘之
  • 籍贯:符离(今安徽宿州)
  • 生卒年:约769~819

相关古诗词

塞下曲五首(其二)

猎马千行雁几双,燕然山下碧油幢。

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塞下曲五首(其三)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塞下曲五首(其四)

陇水潺湲陇树秋,征人到此泪双流。

乡关万里无因见,西戍河源早晚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塞下曲五首(其五)

阴碛茫茫塞草肥,桔槔烽上暮云飞。

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