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
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所作的《春日偶题呈上尚书丈丈》。诗中,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在京都三年时光的沧桑感和生活的艰辛。首句“三年京国鬓如丝”,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长期在京都任职而岁月匆匆,两鬓斑白的形象,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二句“又见新花发故枝”,进一步点明季节更迭,新一年的花朵又在旧枝头绽放,然而诗人却无法享受这份新生,暗示了内心的无奈与苦涩。这里的“新花”与“故枝”形成对比,寓言着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
后两句“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揭示了诗人贫困的生活状态。他每日典当衣物换来的并非是宴饮的欢愉,而是为了基本的生活所需,连日常的粥食都常常短缺。这几句诗展现了诗人清贫的境遇和坚韧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个人生活细节的描绘,传达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贫困生活的坦然面对,体现了秦观诗歌的深情与真实。
不详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颠毛渐脱风情少,匣剑空存侠气销。
人远地偏无酒肉,春深花鸟谩相撩。
风驱白雨洗园林,蔽地飞花一寸深。
狂紫浪红俱已矣,老春虽在亦何心。
都城春富百花披,长忆人归驻马时。
浅色御黄应好在,为谁还发去年枝。
弱云亭午弄春娇,高柳无风妥翠条。
懒读夜书搔短发,隔垣时听卖饧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