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系列中的第二十八一篇。它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真实与幻象、存在与虚无的关系。"是真非相,是相非真",表达的是超越表象看到事物本质的禅意,强调事物的本性和现象并非绝对对立。"拈转四大,不立一尘",四大指的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这里暗示了对世间一切物质的超越,不执着于任何具体的事物。
"体合虚空有自己,用周法界无别人",进一步阐述了个体与宇宙的融合,个体虽融入空性之中,但仍有自我存在;同时,这种存在又无分别于他人,体现了佛教中"无人我相"的境界。
最后两句"一叶落兮天下秋,一华开兮天下春",通过自然景象生动地展示了万物与整体宇宙的紧密联系,即使微小如落叶开花,也能影响到整个世界,寓意着生命的普遍性和因果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禅宗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对生命、存在和宇宙的深刻洞察,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修行者的超然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