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怀诗饼师毕叟

日落散乡塾,牵狗空庭嬉。

叟频携饼来,似怜小官饥。

叟年七十九,制饼觅微利。

健脚同少年,须眉古和气。

三日叟不来,鱼肉亦不甘。

索得阿母钱,趋向门前探。

门前闻饼香,叟来小官喜。

叟死竟不来,小官泪瀰瀰。

小官今有儿,儿顽如昔时。

出入索饼尝,忆叟为此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饼师毕叟与一个小孩子的温馨互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人情味。

首句“日落散乡塾,牵狗空庭嬉”,描绘了日落时分,乡村塾舍散学后,孩子们牵着狗在空旷的庭院中嬉戏的场景,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接着,“叟频携饼来,似怜小官饥”,描述了老饼师毕叟经常带着自己做的饼子前来,似乎是为了照顾这个小孩不感到饥饿,体现了毕叟的善良与关怀。

“叟年七十九,制饼觅微利”,点明了毕叟的年龄与职业,他通过制作饼子谋生,虽然微利,但足以维持生活,也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健脚同少年,须眉古和气”,通过对比毕叟的健壮步伐与年轻人相似,以及他和蔼可亲的外貌,展现了毕叟虽年迈但精神饱满的形象。

“三日叟不来,鱼肉亦不甘”,表明了小孩对毕叟的期待与依赖,即使只是普通的饼子,也让他感到满足,突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

“索得阿母钱,趋向门前探”,描述了小孩为了得到更多的饼子,向母亲要钱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与对饼子的喜爱。

“门前闻饼香,叟来小官喜”,当小孩闻到饼香,得知毕叟来了,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

最后,“叟死竟不来,小官泪瀰瀰”,表达了当毕叟去世后,小孩再也无法得到饼子的失落与悲伤,以及对毕叟的深深怀念。

“小官今有儿,儿顽如昔时。出入索饼尝,忆叟为此诗”,结尾处,小孩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像他一样顽皮,每次出门都会寻找饼子品尝,以此回忆起毕叟,延续了这份温暖的记忆。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人与人之间简单而真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充满了生活的温情与哲思。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北城老兵徐

三十食官粮,四十充海兵。

闽贼寇海来,遂从李帅征。

李帅不自官,待兵如弟子。

贼炮轰帅船,愿代李帅死。

李帅竟无生,老兵亦受伤。

肉尽可见骨,示我左臂创。

昔负百钧石,今须扶杖行。

每思李帅恩,涕泪犹纵横。

海风吹雁落,海水立城起。

李帅尚无祠,老兵老如此。

形式: 古风

横山妪周

赤日一百里,独行过横山。

横山深赭色,照我枯索颜。

索酒苦无店,饮水苦多泥。

偶憩三版亭,如得大屋栖。

老妪手抱儿,置儿汲新水。

为我炊瓦垆,还问我乡里。

自言廿载前,曾为汝家佣。

瞿然问祖母,上及我祖翁。

顾我点首笑,其时汝方童。

汝今当读书,吾儿亦务农。

形式: 古风

钱清舟子郭三

星夜起雷风,龙云半天黑。

联行六七舟,招呼变颜色。

郭三手力强,拔篙还倒行。

急雨打面来,已有飒飒声。

郭三家岸傍,肩我上滩嘴。

肩我行李至,已沈半船水。

呼妇烘我衣,携篝自炊粥。

粥熟劝我餐,粥饱劝我宿。

黄鸡啼屋角,日出天初晴。

赠金不肯受,至今心怦怦。

形式: 古风

龙头场村妇

酒蛮不畏官,酒蛮醉如虎。

短髭左袒衣,霍霍坐磨斧。

昔行过其里,视为奇货居。

白昼关屋门,缚我当庭除。

东邻走相告,西邻去相避。

莫结酒蛮冤,莫受酒蛮气。

酒蛮亦有女,有女颜如花。

有女方炊茶,有妇方绩麻。

女儿走呼母,妇来酒蛮走。

稽首尊客前,酒蛮是吾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