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

石梁平波心,金刹驾岩腹。

溪藤卷霜缯,山骨琢紫玉。

东堂有嘉名,窈窕窗纱绿。

落花扫无迹,蕉叶森似束。

主人甚爱客,挽袖语陆续。

冲雨出门去,役役愧童仆。

形式: 古风

翻译

石桥横跨平静的水面,金色佛塔坐落在峭壁之中。
溪边的藤蔓像卷起的霜绸,山石如雕琢的紫色宝玉。
东屋有个好名字,绿色的窗纱透出幽深。
落花被清扫得不留痕迹,芭蕉叶密集如束。
主人非常喜爱客人,挽着衣袖交谈不断。
冒雨出门去,忙碌使我愧对仆人。

注释

石梁:石制的桥梁。
金刹:金色的佛塔。
岩腹:峭壁的内部。
溪藤:溪边的藤蔓。
霜缯:像霜一样的藤蔓。
山骨:山石。
紫玉:紫色的玉石。
东堂:东屋。
嘉名:美好的名字。
窈窕:幽深的样子。
窗纱绿:绿色的窗纱。
落花:凋落的花瓣。
蕉叶:芭蕉叶。
森似束:密集如束。
主人:房屋主人。
客:客人。
挽袖:挽起衣袖。
语陆续:交谈不断。
冲雨:冒着雨。
出门:出门。
役役:忙碌的样子。
愧童仆:感到愧对仆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秀美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气息交织的画面。首句"石梁平波心",以石梁横跨水面,如同平静的波心,展现了桥梁与水流的和谐统一。"金刹驾岩腹"则点出山中寺庙的雄伟,寺庙坐落在险峻的岩石之中,富有禅意。

接下来的两句"溪藤卷霜缯,山骨琢紫玉"运用比喻,将溪边的藤蔓比作卷起的霜白丝绸,山体则如紫色宝玉般晶莹剔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山景的斑斓色彩。"东堂有嘉名,窈窕窗纱绿"写到东厢房的雅致,绿色的窗纱透出室内的宁静与生机。

"落花扫无迹,蕉叶森似束"进一步渲染环境的清幽,落花虽多,却打扫得干净,不见痕迹,而芭蕉叶子密集如束,更显静谧。诗人通过"主人甚爱客,挽袖语陆续"表达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与客人交谈不断,气氛融洽。

最后两句"冲雨出门去,役役愧童仆"则透露出诗人即将离去的心情,尽管外面风雨交加,他仍不避艰辛,对童仆们的辛劳表示歉意,流露出谦逊和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范成大的《祁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自然风光的秀丽,又体现了人情的淳朴,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竹下

松杉晨气清,桑柘暑阴薄。

稻穗黄欲卧,槿花红未落。

秋莺尚娇姹,晚蝶成飘泊。

犬騃逐车马,鸡惊扑篱落。

道逢行商问,平生几芒屩。

赪肩走四方,为口不计脚。

劣能濡箪瓢,何敢议囊橐。

我亦縻斗升,三年去丘壑。

二俱亡羊耳,未用苦商略。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红豆蔻花

绿叶焦心展,红苞竹箨披。

贯珠垂宝珞,剪綵倒鸾枝。

且入花栏品,休论药裹宜。

南方草木状,为尔首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张希贤纸本花四首(其三)红梅

酒力欺朝寒,潮红上妆面。

桃李漫同时,输了春风半。

形式: 五言绝句

老态

浮生自有老规模,寒燠随宜不用拘。

未尽九秋先挟纩,犹赊十月已开炉。

一心定后冥欣厌,四大安时适惨舒。

若使强追年少乐,直成赤手缚于菟。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