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每接江南督抚奏报水退田涸不误春耕既用慰念兼恐饰闻》。诗中描绘了对江南地区因水灾导致农田受损,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地方官员可能夸大灾情以求更多援助的担忧。
首联“江北淮南刻繫心,秋灾展转到冬深”点明了关注的对象是江南地区,从秋季一直持续到冬季的灾害让人心系。接着,“始闻烧草宣房筑,旋盼栽秧泽国临”描述了灾后重建与恢复生产的景象,从烧草筑堤防洪,到期待春天来临可以开始栽种作物。
“米价街头踊免贵,田功町畔耦堪寻”两句反映了灾后市场和农业生产的情况,米价上涨,但百姓仍需维持生计;在田间地头,人们努力耕作,寻找生存之道。最后,“此音听已私增慰,还虑宁无饰匪谌”表达了诗人既为百姓的坚韧和努力感到欣慰,又担心可能存在夸大灾情的情况,提醒要核实灾情的真实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官僚体系中可能出现的不实报告的警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古代帝王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